马连良在四合庄送戏下乡 -往事钩沉-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那是1954年9月的一天晚上,中国京剧界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及其戏班,在天津东郊四合庄乡的露天剧场上演了一出《四进士》。那年我还不到七岁。那天吃完晚饭,父亲带着我,拿着两个小木板凳儿,说是看戏去。我们由东郊中河村沿着津塘公路徒步西行五六里路来到五号桥

那是1954年9月的一天晚上,中国京剧界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及其戏班,在天津东郊四合庄乡的露天剧场上演了一出《四进士》。那年我还不到七岁。那天吃完晚饭,父亲带着我,拿着两个小木板凳儿,说是看戏去。我们由东郊中河村沿着津塘公路徒步西行五六里路来到五号桥四合庄乡的露天剧场。这个剧场位于津塘公路北侧的下坡、五号桥东侧,与四合庄中学隔路相望(四合庄中学在津塘公路南侧)。剧场的舞台,面朝西,规模不大也不算太小,它由圆木捆绑搭制而成,台面上铺着木板,木板上盖着一层厚厚的舞台布,背景和舞台设施很是一般。我们的大艺术家马连良,风尘仆仆,就在这样简陋的场地,为我们新中国的普通农民弟兄演出。在演出中马连良毫不懈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把宋士杰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多次赢得台下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次演出不仅充分表现了老先生的个人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他那高超的艺术风范。

演出结束后,观众原地起立,热烈鼓掌,马连良出来谢幕,我看到他中等身材,身着中山服,留着乌黑发亮的短分头,笔直地站在台中央,台下又是一阵热烈掌声,马连良忙深鞠一躬,然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农民兄弟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厚爱!在这里我要特别提的是,我们大家都要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谢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教育我们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今天我们就是为了实现共产党毛主席的教导,来这里为农民服务,所以我们才能在这儿相见。”台下又是一阵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马连良的谢幕词及剧中精湛的表演在我幼小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附:也说马连良送戏下乡 傅鸣山

初看全文,这是作者亲历的回忆文章,似乎真实可信。但在知情者看来,此文值得商榷。

一、1953年5月建的是“天津市津东郊区”,1955年6月改称为东郊区。只写“东郊”不够确切。

二、马连良是在津东郊区文化馆院内临时用席棚搭的戏台上演出的,而非是在“东郊四合庄乡的露天剧场”。

三、从津塘公路六号桥中河村界西行到五号桥一公里多,怎会“西行五六里”呢?

四、四合庄中学是1957年9月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怎会于1954年与剧场隔路相望?

五、津东郊区文化馆,1955年尚在海河以南的高庄子村(时属津东郊区,今属津南区),1956年才迁到四合庄村,1954年怎能在此演戏?

六、马连良是1958年7月率团在四合庄演出《四进士》的,由马连良饰宋士杰,张君秋饰杨素贞。当时虽正处于全区人民抗旱高潮,天气炎热,但因为是马连良、张君秋等送戏下乡,从下午3点多,周围十里八村的群众就拥向四合庄,挤满了区文化馆的大院。5点多区长张福安(“创造”亩产稻谷10万斤的负责人)和马连良在开演前讲话。开演后许多人(包括笔者)到后台席棚缝隙间看马富禄赤膊挥扇,扇风驱蚊的情况。散戏时已晚上8点多,乱哄哄的谁还顾得上听讲话,再说马连良从市里赶来,演了两个多小时的戏也够劳累了,还能讲话吗?再说,一个连时间、地点及与邻村距离都说不对的“还不到七岁”的村童,怎能记得50多年前马连良的讲话原文呢?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975.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8秒, 内存占用336.28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