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要“中丶正丶平丶和”吗?兼论唱戏规矩

 2023-12-27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张先生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凡事,以中正平和为上,不中则偏,不正则邪,不平则险,不和则怪。唱戏也同此理。你知道唱戏的最讲究一个圆字,唱、念要字正腔圆,使身段,打把子也看的是圆,圆就是中正平和。什么戏有什么的规矩、尺寸,照着规矩、尺寸唱,就没有什么‘

“张先生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凡事,以中正平和为上,不中则偏,不正则邪,不平则险,不和则怪。唱戏也同此理。你知道唱戏的最讲究一个圆字,唱、念要字正腔圆,使身段,打把子也看的是圆,圆就是中正平和。什么戏有什么的规矩、尺寸,照着规矩、尺寸唱,就没有什么‘特点’。不照着规矩、尺寸唱,才能叫人家看出‘特点’。”
张先生说:“唱戏的最讲规矩的三个人是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要说特点,中正平和就是他们的特点。你说他们的戏哪儿好?哪儿都好,你说他们的戏哪儿不好?没哪儿不好。听戏的人有的爱听这一派,有的不爱听那一派,我没听说有不爱听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的。学戏的也是,学杨、学余、学梅的绝学不出毛病来。”

可是,张先生说别的流派特点都是毛病,那就不对了。例如,在《张伯驹先生论剧》文中,张先生对马明捷说:“上次你说言菊朋,他嗓子好的时候和余叔岩一样,都学老谭(鑫培),规规矩矩,没什么特点。后来嗓子不行了,下了海指着唱戏吃饭了,只好编出些怪腔怪调来对付着唱,所以你说是特点,我说是毛病。” 

以上文章摘自马明捷先生写的《张伯驹先生论剧》一文。

“凡事,以中正平和为上,不中则偏,不正则邪,不平则险,不和则怪。唱戏也同此理。”从唱戏的角度讲,“邪”似应为斜?即不正为斜。我想问唱戏是否完全遵守“中丶正丶平丶和”呢?

无弦斋主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世上事皆相反相成。无偏则无中,无斜则无正,无险则无平。欲中正平和,若只一味中正平和,则必无中正平和。艺术,包括戏曲,善者,必将阴阳、反正、偏中、险平等驾驭运用于精熟。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反中有正,正中有反,险中有平,平中有险。。。。;有共性又有个性,有共同道路,又有独特创新,此等方是大家。

若人人都按梅、余、杨,京剧必死。何况,梅、余、杨也不唯“中、正、平、和”,以“中、正、平、和”为梅、余、杨唯一准则,误也。以梅氏《宇宙锋》为例,可谓中偏、正斜、平险、立破相反相成之经典。岂仅一““中丶正丶平丶和”可概之?
张氏之见,诚含高识,然难免过之,过,犹如不及。”

敝认为老先生讲唱戏要讲“规矩、尺寸”,诚然如是。但同时对“规矩丶尺寸”则要进行一番说明,否则,容易引起岐义,比如所谓“规矩”,是指原先戏里规定的具体的表演,还是指京剧的表演程式(方式丶方法)?如果以原先戏里规定的具体的表演为规矩,那么,所有的流派(包括杨丶梅丶余)就都不“规矩”。如果以京剧的表演程式(方式丶方法)为“规矩”,那么,所有的流派当然非常规矩。如梅兰芳先生演白蛇有一伸指指许仙的动作,一次不小心戳到许仙,许仙随之而倒,梅急忙伸手将许扶起,想想许这么可恨,扶他作甚?复将许推到!这段动作戏中原是没有的。但梅在失误的情况下,却将白对许又爱又恨的情感通过急忙扶起,再复推倒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岀来了。后来这个失误变成了这出戏中的经典表演而被传为佳话。对梅而言,自然不是原先戏里规定的具体的表演,但表达出的人物的思想情感,却符合京剧的表演程式(方式丶方法)!你说他是按规矩丶尺寸在唱,还是不按规矩丶尺寸在唱?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65164.html

标签:京剧表演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2秒, 内存占用332.12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