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手”为什么不拿刀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大刀手”这个名词,在京剧团和剧场后台不时地听见,在一些旧“戏考”、老“唱本”上也经常地看到,它究竟是怎样一种角色呢? 从行当上划分,它属于武行范畴。扮象是:戴“布风帽”,穿“布箭衣”,系“杏黄大带”手持“单枪”,经常出现在带开打的戏中。《白水滩》的夏副将

“大刀手”这个名词,在京剧团和剧场后台不时地听见,在一些旧“戏考”、老“唱本”上也经常地看到,它究竟是怎样一种角色呢?

从行当上划分,它属于武行范畴。扮象是:戴“布风帽”,穿“布箭衣”,系“杏黄大带”手持“单枪”,经常出现在带开打的戏中。《白水滩》的夏副将、《嘉兴府》的大马快、《白马坡》的颜良等等上场时都带着四名“大刀手”。

使观众奇怪的是:既名“大刀手”,为什么使“枪”不拿“刀”?既然用“枪”,为什么取名“刀手”?

追根溯源,这是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演变。在五十来年前,“大刀手”原是拿大刀的。《神州擂》王永“发点”一场,就是先上四个手执“开门刀”的“大刀手”在两旁“站门儿”。到了后场开打时,“大刀手”为了起打方便,就换使单枪啦。《白水滩》刘子明“发点”也是这样,先上“大刀手”执刀“站门儿”,押送青面虎起解时,就换枪了。

过去这样设计也有它的道理,可以少上一堂“龙套”,是一种省略角色的办法。

后来,随着京剧的发展,凡是“发点”,“站门儿”上的,都用“站堂军”,“大刀手”从此也就不拿刀了。可是这个名词却一直沿用下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782.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3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287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