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7  评论 0

摘要:提起黄梅戏,许多人都以为产生在安徽,其实它的老家在湖北省的黄梅县。 相传在几百年前,这里的劳动人民在山上一边采茶,一边哼唱着一种优美动听的歌谣——采茶调。清代乾隆年间,采茶调随着逃荒的灾民流入江西、安徽两省,并与当地的花灯、高跷等民间艺术结合而形成小戏,被

提起黄梅戏,许多人都以为产生在安徽,其实它的老家在湖北省的黄梅县。

相传在几百年前,这里的劳动人民在山上一边采茶,一边哼唱着一种优美动听的歌谣——采茶调。清代乾隆年间,采茶调随着逃荒的灾民流入江西、安徽两省,并与当地的花灯、高跷等民间艺术结合而形成小戏,被称为采茶戏。采茶戏在安徽叫做黄梅调,解放后改称黄梅戏。

黄梅戏的形式起初比较简单,只有男演员,没有女演员,剧中的角色均由男子扮演。一出戏一般只有两个角色一一小丑和小旦,有时加上一个小生,称为“两小戏”或“三小戏”。唱腔分为曲牌体的花腔和板腔体的平词两类。演唱时只用锣鼓伴奏,另外加上帮腔。剧目只有“三十六大戏,七十二小戏”。后来,逐渐走向专业化,发展为“三打七唱”的班社。最后,由农村进入城镇,编演了一些大型剧目,增添了行当,同时,其唱腔音乐因受高腔和徽调影响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改用主胡、二胡、琵琶、笛、笙和管弦乐伴奏,逐步变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剧种。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植下,黄梅戏成了全国很有影响的剧种之一。特别是严凤英、王少舫演出的优秀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拍摄成电影以后,黄梅戏更是蜚声全围.誉满海外。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783.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4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466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