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音乐除了丰富的唱腔外,还包括伴奏曲牌、锣经等,这里不做介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唱腔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行当之间的相互吸收。京剧唱腔的生、旦、净、丑各部分,各有不同而又互相吸收,如《望江亭》谭记儿(旦)的[二六板]就吸收了小生的曲调及唱法;现代戏《红灯记》李奶奶(老旦)的唱腔中有净行的腔和唱法。
2、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中吸取营养。京剧有把民间音乐直接搬上舞台的,如《探亲家》(唱“银纽丝”)。更多的是吸收、融化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中在调性上同京剧相近的曲调。如【南梆子】即来源于河北梆子;《箭竿河边》的反二黄慢板中,吸收了京韵大鼓的曲调。
3、对现代音乐的吸收、借鉴。主要在现代戏中,如《奇袭白虎团》吸收了“志愿军战歌”的曲调;
《杜鹃山》的唱腔借鉴了西洋特性音调的旋律发展手法。
4、新板式的创造及板式组合的变化。曲调的丰富促成了板式上的变化,如《赵氏孤儿》魏绛的[汉调原板]即为净角的新板式;《西厢记》“寺警”一场崔莺莺唱的“第一来母亲免受惊”一段,是由[散板]滚唱的方式自然转入[快板]。
时代的发展决定京剧将日益扩大其表现题材。随着新编历史剧及现代剧的不断增加,必将创作出更多的既有京剧风格、又有时代特色的京剧唱腔。(续完)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