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有些武将,常在盔头上插两根长长的羽毛,这叫做雉尾翎子。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而且是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
雉尾翎子的使用是有生活根据的,它起源于汉代的鹖尾。鹖鸟是一种习性凶恶好斗的鸟,汉代的《官仪》中载:当时武将的服饰,便是在盔冠的左右两边插上鹖鸟的羽毛,这种盔叫“鹖冠”,此后历代都沿习运用,并且有所发展。到了清代,运用得更为普遍,清代军营制服按照级别的不同,分别在铁盔上插着不同的两根鸟羽。
这种装饰搬到舞台上,经过加工美化之后,本来是一尺多长的鸟羽,慢慢成了长达五六尺,甚至八尺的雉尾翎子。因为鸟羽的尺寸短,只能在盔上形成左右竖立状,而现在却可向左右两边分开。配合颜色鲜艳的戏装和舞蹈动作就十分好看。
戏曲表演一般都是插两根翎子,但偶尔也能看到只插一根的。如戏中的刽子手,插一根翎子用以表示狠戾;另一种是无能的武夫,如《甘露寺》中的贾化,《时迁偷鸡》中的草鸡大王,脑后只插一根翎子,就显得滑稽可笑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