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的异乡姊妹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说起“曲剧”,我们立刻就会想起《柳树井》《杨乃武与小白菜》《珍妃泪》,也想起那对北京曲剧的创建做了特殊贡献的魏喜奎。这是我们首都观众经常看到的“北京曲剧”,她是在奉调大鼓等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剧种。 “曲剧”这支花还有几位同名而唱腔体系并非同流的异

说起“曲剧”,我们立刻就会想起《柳树井》《杨乃武与小白菜》《珍妃泪》,也想起那对北京曲剧的创建做了特殊贡献的魏喜奎。这是我们首都观众经常看到的“北京曲剧”,她是在奉调大鼓等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剧种。

“曲剧”这支花还有几位同名而唱腔体系并非同流的异乡姊妹呢!比如云南曲剧、四川曲剧、河南曲剧,还有个少数民族(白族)的大本曲剧,虽然都叫“曲剧”,但大不相同,切莫混淆。

云南曲剧也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她的前身是“扬琴说唱”,1954年首次化妆登台演出。其代表性剧目如《斗诗亭》和《红石岩》等,基本唱腔主要由大调、小调、鼓曲、书腔等四一个部分组成。

四川曲剧要稍早一些。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四川清音的基础上形成的,曾编演了不少现代戏,如《丁佑君》、《四川白毛女》等。音乐方面则又吸收了“竹琴”“荷叶”的部分唱腔。“清音”的曲调最丰富,有一百多个牌子,同时也有大、小之分。现在四川曲剧已遍及蜀省,发展很快。

白族的大本曲刷,从剧目和音乐上看属于另一个体系。因为她是解放初期以其本民族的语言,三七一五的句式和三腔、九板、十八调的基本唱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题材大都取自本民族的历史故事。

这几个“曲剧”种相比之下,要数河南曲剧的形成比较早了;不过也称不上古老。因为从“高跷曲”到“高台曲”,登上舞台的历史也还不满六十年呢。最初的创始者是刘洛、朱万明等人,最早兴起的地点是洛阳陡沟和登封、临汝一带。其音乐体制属“联曲”,而现在则处于向“板腔”的过渡之中。基本调门是元、明俗曲小令,渗入部分大调曲牌,又吸收了豫剧和京剧的某些音乐成分及锣鼓点子。风格质朴,唱词通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足迹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有些优秀剧目如《游乡》《陈三两》《卷席筒》等,已拍成了电影。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775.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707秒, 内存占用330.7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