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四大徽班进北京 -说戏谈史-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件盛事,而且直接关系京剧的形成。京剧孕育、诞生于徽班之中,要说京剧的形成,必须从四大徽班进北京说起。 明末清初,戏曲舞台上盛行的是昆曲。 由于昆曲进入宫廷和贵族府第(《红楼梦》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词藻日益华丽晦涩,逐渐脱离群众。至清朝

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件盛事,而且直接关系京剧的形成。京剧孕育、诞生于徽班之中,要说京剧的形成,必须从四大徽班进北京说起。

明末清初,戏曲舞台上盛行的是昆曲。

由于昆曲进入宫廷和贵族府第(《红楼梦》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词藻日益华丽晦涩,逐渐脱离群众。至清朝中叶,昆曲虽然仍居主要地位,但衰微之势已渐明显。来自民间的各种地方戏曲如弋阳腔、秦腔、山西梆子、柳子腔等逐渐兴起。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戍)是乾隆皇帝的八旬整寿,清王朝大肆铺排庆祝。“祝寿”的内容之一,就是选调各地有名的戏曲班社、名角进北京演出。这一年,由名伶高朗亭率领的驰名江南的安庆“三庆”徽班,来到了北京,参加祝寿演出。之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相继来京,史称四大徽班进北京。

徽班演徽戏

徽戏流传在长江沿岸,影响遍及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一带。它历史悠久,传统丰富,剧目众多,通俗生动,武打火爆,引人人胜,唱腔以二黄调为主,还有拨子、四平调、吹腔和地方小调等。所以徽戏入京后很受欢迎,赢得了大量观众。一时之间,北京著名的戏园象广和楼(今广和剧场)、广德楼(今前门小剧场)、三庆园(今大栅栏内,已拆除)、庆乐园(大栅栏中今北京杂技团团址)等,每演戏“必徽班为主”了。

徽班和其他地方戏曲的兴盛,更危及昆曲的地位。1798年,清王朝颁布禁令:崇尚昆曲,尊为“雅部”;对徽戏等地方戏曲,强行禁演,贬为“花部”、“乱弹”。取缔不掉,竟规定不许徽戏使用弦乐,也要象昆曲那样用笛子伴奏。四大徽班为了生存,不得不虚与委蛇。

有生命力的艺术是压制不住的,因为群众喜欢徽戏。经过三四十年的奋斗,四大徽班不仅在北京站住了脚,而且逐渐有后来居上之势,昆曲、京高腔(弋阳腔的北京化)更相形见绌,形成了“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的现象。四大徽班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点,如“三庆”的“轴子”(剧目,尤其连台大戏),四喜的“曲子”(唱工),“和春”的“把子”(武打),“春台”的“孩子”(童伶)。

四大徽班在北京存在了百年左右。从1790年到1830年的前四十年,唱的是较地道的徽戏。1830年以后,由于汉调搭入徽班,艺术上逐渐北京化,而孕育形成了京剧。1860年后,四大徽班名义上存在,实际已变为专演京剧的团体。至十九世纪末,随着京剧的繁荣发展,四大徽班完成了历史使命,而逐渐解体,为众多的京剧班社取代了。

一百九十年前四大徽班进北京,为京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还不能算是京剧的形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600.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9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240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