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曹操和曹操戏” -说戏谈史-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在京剧舞台上,曹操几乎没干过一件好事,落了个“白脸奸雄”的恶名;最近又有人请出陈寿、裴松之作证,揭他“权变狡诈”、“猜疑残忍”的“老底”(见《北京戏剧报》第十一期《曹操和曹操戏》一文)。拜读之后,颇有教益,但有些看法不敢苟同。 文章认为,曹操在“曹操戏”中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几乎没干过一件好事,落了个“白脸奸雄”的恶名;最近又有人请出陈寿、裴松之作证,揭他“权变狡诈”、“猜疑残忍”的“老底”(见《北京戏剧报》第十一期曹操和曹操戏》一文)。拜读之后,颇有教益,但有些看法不敢苟同。

文章认为,曹操在“曹操戏”中之所以品貌鄙陋、声名狼藉,“根子还在曹操本人身上”。要说么,这话也确有几分道理。曹操同董(卓)家、袁(绍)家、陶(谦)家、吕(布)家……等豪门贵族结怨,并想取刘氏王朝而代之,怎能不触怒历代封建正统观念的卫道士呢?于是,《三国演义》,各种“曹操戏”,左右开弓,矢石如雨,必欲搞臭而后已。

其实,东汉末年,豪强争并,拥兵割据,以势称王者蜂起;连年征战,灾荒遍地,山河四分五裂,“斛谷五十余万钱,人相食”。献帝刘协不可能收拾这个残破局面,历史要求一位“克成洪业”的“超世之杰”取而代之。曹操应时而出,他“运筹演谋”“芟夷群丑”,身先士卒,丧父折子。身受数创而矢志不移,为统一祖国山河,促进社会进步,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陈寿尊重史实。他在《三国志·武帝纪》结尾处的总评中,对曹操作了热情地称颂。而开笔处的“太祖少机警,有权段”,当不是贬义语。“机警”一词在现代语汇里仍然见,是指机智、敏锐而言;“权数”者,无非审势多谋的意思。翻开史书,有“权数”或“权谋”者何止十百数?这样的话完全不足为“奸诈”、“残忍”的根据。

诚然,曹操超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有其不光彩之处,如镇压黄巾起义……然而这不是他一生中的主流。至于“《捉放曹》里的曹操猜疑残忍(见于《武帝纪》裴松之注)”,我以为戏出有因,查无实据。陈寿对此讳莫如深,裴松之引证了《魏书》、《世语》、《杂记》三书的不同说法(其中包括:“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也未加一字断语。且上述三书的共同点是,曹操不曾杀吕伯奢。《捉放曹》里的所谓“豪迈的老丈也染黄沙”,纯属捏造。此外,《三国志》里吕伯奢无“传”,吕氏家世的兴衰,无从查知。陈宫被擒伏法前,曹操曾同他叙旧(《吕布传》裴松之引注),也没提及杀灭吕家事。此案一无苦主,二无口供,三无直接旁证,焉可轻信其实!

可是成问题的倒是那些“用当时的政治油彩打扮了”的“曹操戏”。它歪曲和背离了史实,不尽合理;但又是观众喜爱的艺术品,不宜抛弃。怎么办呢?一仍旧规,史归史,戏归戏,两个曹操并存,井水不犯河水。勿因史以禁戏,勿以戏而改史,也不可把两者混为一谈,否则,就会在陈寿、罗贯中,乃至“曹操戏”作者之间挑起一场撕扯不开的“多头官司”,弄得不好,还会妨碍“书生”读史,“庶民”看戏,我看大可不必。

最后声明:所谓并存,是指前人留下来的“曹操戏”,决不是鼓吹以后创作历史剧可以史戏对立。恰恰相反,我主张历史剧要符合历史。近似历史。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599.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347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