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再接再厉抨击剽窃行径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北京戏剧报》发表了《新编乎、剽窃乎》的文章,揭露《血染长平》作者的剽窃行为,打击歪风,伸张正气,可谓一大义举。新编一出戏,作者是要搜索枯肠、绞尽脑汁的。有人说“编出一个戏,得脱一层皮”,此话虽然形容过甚,却说明编个戏诚非易事。如果按别人已经写出来的戏改编

《北京戏剧报》发表了《新编乎、剽窃乎》的文章,揭露《血染长平》作者的剽窃行为,打击歪风,伸张正气,可谓一大义举。新编一出戏,作者是要搜索枯肠、绞尽脑汁的。有人说“编出一个戏,得脱一层皮”,此话虽然形容过甚,却说明编个戏诚非易事。如果按别人已经写出来的戏改编,则省了很多功夫少费很多劲。如果是把别人的戏加点、减点,略做改动,这种整理工作,就较容易了。可是很长时间以来,却一直存在着把整理说成改编,甚至创作的情况,为了突出自己,公然把原作者略去不提。这是鸠占雀巢。这种窃取别人劳动果实的行为极不道德,十分可耻。然而干这种事的人并非个别,《血染长平》的“窃”者还有难兄难弟。

《望江亭》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所著,很多人都知道。某团演出此剧的京剧本,竟在广告上刊登“编剧某某”,让人满以为这“某某”是关汉卿的笔名。其实这个京剧本还不直接根据关汉卿的元曲本,中间还隔着一个李明璋改编成的川剧本呢。《桃李梅》,原是吉林省吉剧团根据民间传说编写出来的,某团把剧中人物加加减减,情节做些更易。演出时则改变剧名,不提根据什么改编,只写“改编”二字,其后登上这位改编者的名字。某团演出的《无底洞》,本来是根据中国京剧院景孤血改编本;也略去改编者。某团采用云南京剧团《铁弓缘》本,演出时改用其他剧名,不提出处。某艺术院校根据北京曲剧《珍妃泪》本,改编演出,另易新名,只写新任改编者。某团向北京曲艺曲剧团学演的《王老虎抢亲》也都略去原出处。

还应该附带指出:一些在原本基础上弄出来的戏,多比原来逊色,其中有的甚为严重。损伤了原本精华,加上了狗尾。戏,改没了;增加进来的是驴唇不对马嘴的不合理情节。

我本孤陋寡闻,信手拈来,已经不少,受害者不知凡几。有鉴于此,十分希望《北京戏剧报》继往开来,再接再厉,抨击剽窃行径,以正风气。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80.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524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