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这段评剧唱腔,几乎家喻户晓,从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深为人们熟悉与喜爱。 这段著名唱段的演唱者新凤霞是喝着海河水长大的,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名噪津门剧坛,成为评剧舞台上的后起红伶。全国解放以后,她从天津到了北京,怀着
时间:2023-12-26  |  阅读:1
那是1954年9月的一天晚上,中国京剧界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及其戏班,在天津东郊四合庄乡的露天剧场上演了一出《四进士》。那年我还不到七岁。那天吃完晚饭,父亲带着我,拿着两个小木板凳儿,说是看戏去。我们由东郊中河村沿着津塘公路徒步西行五六里路来到五号桥
时间:2023-12-26  |  阅读:1
这是一张五十年前的京剧《落马湖》的剧照。谁扮的酒保?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我去侯家串门,无意中发现了它。由此,引起侯老一段有趣的回忆:他从小喜爱京剧,12岁学唱老生,在天桥和鼓楼后小戏摊学艺八年,撂地演出,除青衣之外,他什么行当都唱过。为了生活,“赶场
时间:2023-12-26  |  阅读:1
1934年7月间,一则演出消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正在天津走红的评剧名伶白玉霜,在北洋大戏院公演,头天的“打炮”戏《珍珠衫》,立即引起了轰动。华灯初上,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欣赏白玉霜的这出拿手戏。彼时白玉霜戏班人才济济,白玉霜扮演戏中的主角王三巧。二路旦角李
时间:2023-12-26  |  阅读:1
“这个大观园,滴溜溜溜起了一阵秋风……”一曲嘹亮、圆润的梅花调从前三门一幢楼房的窗口传出。这是著名曲剧艺术家魏喜奎为她的新“徒弟”、评剧演员邢韶英上课。 在燕京评剧团演出的《啼笑姻缘》中,邢韶英扮演的沈凤喜,要当场演唱梅花大鼓《黛玉悲秋》。她从事评剧艺术三
时间:2023-12-26  |  阅读:1
当年,荀慧生的“留香社”阵容硬整:小生金仲仁,小花脸马富禄,里子老生张春彦,二旦赵桐珊(芙蓉草)。这四位,都是“二路角”中的“带一把手”,人称“金、马、张、赵”,或誉为“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并非只能配戏,有时在前边主演一出,同样很具水平。尽管如此,他
时间:2023-12-26  |  阅读:1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生于天津南市杨家柴厂,7岁随堂姐杨金香学京剧,12岁时改学评剧,13岁登台演出,14岁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临时“救场”,扮演了《唐伯虎三笑点秋香》中的主角秋香,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挑起了主演重担,渐渐在天津走红,在上世纪40年代成为津门评剧舞台的后
时间:2023-12-26  |  阅读:2
上世纪80年代,由市领导张丁华同志带队,到大港油田进行慰问演出,曲艺演员有骆玉笙、马三立、王凤山、刘文亨诸先生,我也随队演出。到了大港,我们几个人在一个房间里休息,因离演出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家边喝茶边聊天儿,所谈也多是关于曲艺方面的事。说起过去曲艺演出多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辛亥革命前后在天津担任直隶戏曲改良社社长、天津正乐育化会副会长的汪笑侬(1858~1918),原系八旗子弟,20岁中举后,一度在河南太康任知县,因秉性刚正被劾罢职,后投身戏曲界,学唱京剧老生。他将当时鼎鼎大名者汪(桂芬)、孙(菊仙)各派之所长熔为一炉,另创一派,世
时间:2023-12-26  |  阅读:2
马三立:这回我可就吃胖啦   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十几岁的时候就认识了相声大师马三立,他尊先生为三叔。马三立早年常到劝业场大观园演出,有一天演出结束后,马三立与在台下看节目的常宝华一同回家。途中路过文利食品店,那里的糖炒栗子和小糖堆儿最有名,马三立进店要买
时间:2023-12-26  |  阅读:2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377秒, 内存占用347.12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