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这回我可就吃胖啦
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十几岁的时候就认识了相声大师马三立,他尊先生为三叔。马三立早年常到劝业场大观园演出,有一天演出结束后,马三立与在台下看节目的常宝华一同回家。途中路过文利食品店,那里的糖炒栗子和小糖堆儿最有名,马三立进店要买栗子给常宝华吃。没想到店员不懂礼貌,非要马三立先说一段相声才给他称栗子。马三立说这里不是演出的地方,不好满足他的要求,以后会送票给他的。店员不依不饶,马三立于是说:“非让我说一段那我就说一段,但我说相声跟你们卖货一样,是有价钱的。”刚说几句,店老板恰巧来到店中,狠狠批评了那个店员,店员诚惶诚恐,非要白送栗子给马三立赔罪。而马三立却大度地说:“不收钱等于谢绝我呀,你还让我下次再来吗?”马三立付了钱拿着栗子临走时还不忘对店员幽默道:“对了,你听我相声还没给钱呢。”
马三立在名段《开粥厂》中幽默地送给观众很多好吃的,“鲜果供一堂、素供一堂、酥油月饼一堂……半斤海蜇、十个鸡子儿、五个松花、五个鸭子儿、二斤黑黄酱、四两芝麻酱、半斤水疙瘩、半斤咸胡萝卜、一包酱菜、四两卤虾油、一罐腊八醋、一包花椒、一包大料、一包五香面儿、一包红曲、五斤大八件儿、二百素元宵、还有一副扑克牌。”马三立先生很喜欢传统京八件儿点心,对小八件儿更是情有独钟,老字号桂顺斋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马三立曾亲笔题字“糕点文化,源远流长”赠送桂顺斋。
2001年岁末,天津市有关领导去慰问马老,送去了蛋糕的同时又将两盒小八件儿点心放在了旁边。市领导说,您不是在相声里提到过“八件儿”么?所以我们也给您送上两盒小八件儿,这叫做“一边一盒小八件儿,中间一个大蛋糕。”马老幽默地接了一句:“这回我可就吃胖啦。”
侯宝林:捞面菜码儿像鲜花
相声大师侯宝林曾对挚友、曲艺理论家薛宝琨说,他是天津观众培养起来的。侯宝林从1940年来天津演出后很快走红,到1945年重返北京时已是大红大紫的角儿了。天津给侯宝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到煎饼馃子,侯宝林认为“卫嘴子”很聪明,一改原来山东、东北农家食品的状态,将玉米面、黄豆面换成绿豆面,大大提高了品位档次,再加上馃子和鸡蛋,真是画龙点睛。当年,侯宝林也没少品尝津味大饼,他觉得天津大饼虽为家常便饭,但在全国恐怕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大饼油不多却层次丰富,全凭火候与和面的技术。侯宝林也很喜欢吃天津的豆浆加嫩白豆腐,甚至用“就像天津人一样厚道”来形容它的醇香。
天津人逢年过节或操办喜寿大事一定要吃喜面,而且要送给街坊四邻同时分享。喜面不仅讲究卤,更注重菜码儿,各色时鲜蔬菜、青豆、黄豆、鸡蛋、红粉皮等,不厌丰盛。这五颜六色的菜码儿博得了侯宝林的称赞,幽默比喻为好似外国人送的鲜花。
侯宝林与天津各界往来不断,每次来天津几乎都要到相声名家白全福家中小坐,“哪怕是三更半夜下车,砸门也去白家。”皆因白全福的妻子做得一手好饭食,是地道的天津味。
有一年,侯宝林来天津讲学,在校门口散步时,忽然有一位干货摊儿的老者亲切地招呼他“侯老板”。摊主说:“您还记得吗?当初我在南市摆摊儿。”侯宝林想了想回忆起来,如逢知己地说:“你的酸杏干儿最好吃。”摊主拿出几包酸杏干诚意送给这位艺术家,此举让侯宝林好不感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