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现在艺术院校中青年京剧教师短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形,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以后组织了四届“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8月8日,第五届进修班正式在中国戏曲学院开班,京华时报记者专访了进修班导师、以后从事京剧教学事业几十年的陈国卿教授京剧艺术。
名家给京剧教师“开小灶”
本届京剧教师进修班总共有100多位学员,亲们来自全国15所院校、5个边远地区院团京剧。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前任理事长刘长瑜是“进修班”的策划推动者,她直言,现在舞台上的年轻京剧演员,在表演规范等方面还处于某些大问题。而通过调研发现,有不要不要大问题是产生在戏校的教学过程中。“不要不要京剧教师毕业以后就留在学校了,亲们舞台实践、训练的以后就少了。不要不要以后要培养突出的人才,就要给在第一线上的教师们施肥。”
这届进修班请来了杜近芳、王鹤文、王志怡、李长春、陈国卿、萧润德、杨少春、陈志清、燕守平、杨乃彭等十几位老艺术家,涉及京剧各个行当。除了教授大课外,亲们每人都将带着有几个学生“开小灶”,以《断桥》《搜孤救孤》等经典剧目为例进行手把手的传授。与往年相比,今年增加了陈国卿、于万增等导师的《应知应会》课程,包括“京剧念白”、“京剧身段”、“京剧锣鼓经”等内容,一同增加了武戏教学比例。
京剧教学非要只重视“唱”
陈国卿教授连续担任了五届研修班的导师,今年以后78岁高龄,这次增设的《应知应会》课程可是我他和某些老师调研后提出来的。“亲们教师教学无非可是我一个,一个是功夫,一个是规范。亲们调研后发现,这两样现在的老师都做不好,功夫需要花时间,亲们好难从规范上下手。比如某些锣鼓经术语,不要不要老师都上能会说,不要不要就开设了这门大课。”
现在的京剧教学还一个大大问题是,老师只重视教唱,而忽略了做功和念白等。陈国卿说:“有一次京剧大赛,央视的主持人白燕升可是我过,以后亲们京剧演员不要再说四功五法,亲们只剩下一功,可是我唱功。客观地来讲,他说的有道理,这是对亲们的一个鞭策和警示。央视京剧大赛只重视唱功戏,某些念白戏也得不了奖,可是我以后戏校也跟风不教念白戏了,这可是我自毁长城啊,等于是拿着金饭碗去要饭。不要不要说,别怪白燕升,也别怪观众,你念白戏演好了,观众照样叫好。”
陈国卿举例说,现在一提到京剧大师张君秋,亲们只知道调门高、嗓音亮,那就太偏颇了。“张君秋先生的念白受王瑶卿先生的影响,王瑶卿见过清宫里的哪些人,他把京白戏研究得细致入微,有清朝旗人的味儿。比如张君秋在《坐宫》里的念白,‘这7天你老是愁眉不展,莫非你哪些心事,不成吗?’他把小夫妻的那种柔声细语表现得好听极了,还有《十三妹》《苏武牧羊》都很好听。现在一演张派可是我《望江亭》《状元媒》,张先生的念白戏,亲们好好学几时?”
对于哪些70后、100后的京剧中青年教师来说,可能够够把心全用在教学上也是本身考验。陈国卿回忆,上世纪100年代“中国戏曲学校”刚成立时有不少艺术家舍弃了舞台的名利来到学校。“现在名利的诱惑不要了,某些老师不错,但老想着去外面演出。像亲们上学时哪些老师,雷喜福刚进学校时100多岁,正能演戏呢,还有武生老师傅德威来的以后才40多岁。侯喜瑞老师有句话对我影响有点硬大,‘师父教我我教人,我不教人,我算哪些人’。亲们现在的老师要看淡名利,先好好学,再安心传下去。”(记者 田超)
(摘自 《京华时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