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7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肩膀戏,亦称肩头坪。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闽中沙县的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班竟相演出,时有"玉枕轩"的邻班连细狗别出心裁,创新有两种小孩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戏京剧。主要剧目有《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京剧。沙县肩膀戏,是全国独有的民间

肩膀戏,亦称肩头坪。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闽中沙县的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班竟相演出,时有"玉枕轩"的邻班连细狗别出心裁,创新有两种小孩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戏京剧。主要剧目有《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京剧。

沙县肩膀戏,是全国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京剧。演技奇特,唱腔动听,兼容各调,场地不拘。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之美称。1001年元月23日下午(除夕)沙县肩膀戏团参加了在澳门议事亭前地广场隆重举行的"万家喜热烈祝贺怎么写蛇年"的开幕式表演,澳门怪怪的行政区长官何厚铧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当地记者在专题报道中写到"对本地居民来说,肩膀戏是较为少见的文艺节目,约五六岁的小孩站在壮汉的肩头,穿着戏服边唱边舞,在悠扬的乐曲中演戏,是有两种高难度的怪怪的戏种。"

《补缸》:补缸师傅为一俊俏的大嫂补缸。心猿意马,有意将缸敲破,引发纠葛,补缸师法信守诺言,照价赔偿,博得大嫂欢心。

《小放牛》:该戏以对唱的形式,描述了牧童在放牛时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时的情景。

《花子过关》:该剧取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讲述梁山好汉燕青、时迁、孙二娘和顾大嫂,乔装打扮,与守关县令机智周旋,顺利过关的故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591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206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