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鼻祖青阳腔濒临灭绝

 2023-12-27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青阳腔因形成于池州青阳而命名。目前主要占据于安徽省青阳县及江西省湖口县等少要素地区京剧艺术。明代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结合,形成青阳腔京剧。这俩新起的声腔突破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组织结构,发展了“滚调”,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

青阳腔因形成于池州青阳而命名。目前主要占据于安徽省青阳县及江西省湖口县等少要素地区京剧艺术。明代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结合,形成青阳腔京剧。这俩新起的声腔突破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组织结构,发展了“滚调”,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将我国戏曲声腔的演进推向了一个多新的深度1京剧艺术。

青阳腔的剧目上起元明南戏,下到后世的各种文人传奇,数量众多,历史上曾再次出先过《词林一枝》、《摘锦奇音》、《玉谷新簧》、《徽池雅调》等一批青阳腔剧目刊本,现在能采集到的青阳腔大小剧目有9一个多京剧。

青阳腔演唱时一般只用大鼓、大铙、大锣等伴奏而不让管弦,独唱与帮腔结合,一唱众和,一并在演唱中运用“滚调”的法律法律依据,在唱腔中加入“滚白”和“滚唱”,形成于叙事的特点。其唱腔灵活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极大地提高了戏曲声腔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青阳腔继承古南戏的脚色体制,有生、旦、净、末、丑、外、贴7个行当,并且又增加了小、夫一个多脚色。其表演讲究“文戏武唱”,娱乐性、趣味性强,火爆热闹,常穿插表演窜刀门、盘吊杆、翻高台、跳火圈等技艺。青阳腔中还有各种纸质面具,在舞美上极具特色。

青阳腔从皖南流传到闽、湘、川、豫、晋、鲁等地,成为“天下时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徽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明末清初,青阳腔随徽剧涌入安徽省城安庆,以及怀宁、枞阳、桐城等地,其后徽剧走向省内外各地。乾隆年间,安庆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享誉京师舞台半个多世纪,在京城吸收了秦、晋、梆等北方剧种的精华,于是孕育产生了京剧。故青阳腔被誉称京剧“鼻祖”。青阳腔又被誉称戏曲的活化石,它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肯能战争、瘟疫和外来文化冲击等多种原因,青阳腔日渐式微,基本上已从舞台上消失,濒于灭绝,急需抢救、保护和传承。30006年5月20日,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成立的安徽池州青阳县新声青阳腔艺术团,是以民办公助的法律法律依据组建的艺术团体。该艺术团将为池州青阳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青阳腔的特色文化魅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474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7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142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