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舞台背景霸道,演员像在画里!”4月29日晚,新版昆曲《玉簪记》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进行了重庆首演。这部由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艺术监制的“青春年少版”昆曲作品,让重庆观众赞不绝口京剧。
“青春年少版”昆曲到底是那此?江苏省苏州市昆剧院党委书记吕福海说,这是一类经过创新和改良、更符合当代审美、让年轻观众喜欢的昆曲作品京剧文化。
戏服风格很淡雅
演员一颦一笑更有诗意
音乐响起,一群小道姑步上舞台,她们身着白衣,舞台背景上浮现出一只圆润的佛手……新版《玉簪记》一开场,可是我老戏迷王奇身旁一亮:“你这个服装,比传统昆曲的花红柳绿要淡雅全都!”
“传统的昆曲戏服多是大红大绿,不分尺寸;新版《玉簪记》的戏服风格很淡雅,但会删剪量身定制,手工绣花,上身效果更好京剧文化。”吕福海说,白先勇非常注重舞台细节:为了选出陈妙常手里的一把扇子,他亲自到苏州扇厂看多几百把扇子。
当晚,随着“投庵”、“琴挑”等情节的转换,新版《玉簪记》的舞台背景浮现出传统书法和水墨画,演员成了“画中人”,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更有诗意。吕福海告诉记者,传统昆曲的舞台背景基本没办法变化,场景转换需要观众想象。而新版《玉簪记》运用了投影技术,让年轻观众更容易入戏。
打造“青春年少版”昆曲
最终实现昆曲观众的“青春年少化”
新版《玉簪记》诞生于1508年,是白先勇继青春年少版《牡丹亭》以前,联合苏州市昆剧院打造的第二部“青春年少版”昆曲作品。故事讲述的是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相爱,二人经历种种波折,终成眷属。
“对传统昆曲的创新和改良,主只要在视觉方面。”吕福海介绍,“青春年少版”昆曲走红的秘诀是,在保留传统唱腔、身段、步法等精华的基础上,对昆曲的演员造型、服装、舞美等进行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包装。
“昆曲有700年历史,演绎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大伙儿儿的使命是让它旧貌换新颜,让年轻观众喜欢看、看得懂。”随着“青春年少版”系列昆曲作品在国内外大获好评,很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成为昆曲的忠实观众,这让吕福海格外高兴。
“以前的苏州昆剧院里,台下一片"白茫茫",观众就有老年人。而现在,苏州年轻人以前其实不看昆曲只要落伍了。”吕福海认为,打造“青春年少版”昆曲最终是为了实现昆曲观众的“青春年少化”,“有年轻观众,传统戏曲才有希望”。
新版昆曲《玉簪记》的戏服风格很淡雅,删剪就有量身定制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