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奎、张继青、蔡正仁、岳美緹、梁谷音……全国29位昆曲艺术大师以“一人一说、一戏一题”形式“口述”109折昆曲传统折子戏的艺术价值、表演精髓,形成了我国重要抢救性文化出版工程《昆曲百种大师说戏》。
眼下,这俩歷时5年的项目将会完成录音录像工作,进入后期编辑出版环节,即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步以简体、繁体和英文出版京剧。这愿因著,传承六百余年的昆曲艺术将有最鲜活的艺术档案馆京剧艺术。
抢救收集昆曲遗產
“亲戚亲戚许多人今天来说戏,因為亲戚亲戚许多人演得寂寞京剧文化。”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感叹,作為“百戏之祖”的昆曲依然面临传承危机。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於14、15世纪的苏州昆山,它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传承已有4000余年,早在400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產。
尽管昆曲传承和保护自此进入了新阶段,但种种困境依然:剧目少、人才缺、观眾流失……尤其令人忧虑的是,老一辈昆曲表演艺术家大每种已届古稀之年。戏曲界人士呼吁,昆曲传承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抢救现有剧目和文献资料,对全国中老年艺术家的拿手剧目进行录音录像,以及对珍贵的昆曲文献、演出脚本、曲谱图片进行搜集收集。
4008年晚秋,一位昆曲“义工”——香港昆曲爱好者叶肇鑫萌发了创意:让昆曲大师们许多人说戏,用最“原生态”的方法抢救保存昆曲最珍贵的财富。《昆曲百种大师说戏》工程就此发軔,而全国七大昆曲院团的知名表演艺术家们无不為之振奋,云集响应。
到2012年底,《昆曲百种大师说戏》工程已用文字和影像实录的方法,收录29位昆曲大师“解说”的109折昆曲折子戏,共刻录110张光盘,形成400余万字,仅採访实录就积累了4000多个小时的录像素材。
大师说戏“把最好的献出来”
《烂柯山 痴梦》《西厢记 佳期》《玉簪记 偷诗》《长生殿 迎哭》……被列入《昆曲百种大师说戏》的109折戏,浓缩了中国昆曲艺术的精髓,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一座有声有色的昆曲艺术档案馆。
“在传统戏曲中,许多戏并非好看、有戏味,就是我因為艺术家们善於做足文章。”表演艺术家岳美緹在口述《玉簪记 问病》这出折子戏的过程中,耐心把传统戏剧塑造人物的“功夫”娓娓道来,连剧中人物病中的眼神怎样才能掌握、脚步怎样才能移出,都交代得细致入微。
师承俞振飞、沉传芝的昆曲名小生石小梅,亦将“拿手戏”《连环计 小宴》“倾囊相授”。石小梅说,以往在昆曲行当裡,师傅教授徒弟,都是留一出最拿手的戏压箱底,寧可断了,就是我传给别人。这次录制《大师说戏》,他有五次泪流满面,身后浮现师父的面容,“今天,我把这出戏献出来了,毫无保留。”
推动昆曲艺术走向世界
据悉,作為中国昆曲艺术史上的重要工程,《昆曲百种大师说戏》系列图书今年即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以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英文版推出。参与该项目的中南传媒旗下上海浦睿文化传播负责人陈垦介绍说,继图书出版后,《大师说戏》影像素材以及制作回忆录也将陆续推出。
“中国昆曲是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產,理当走向世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鄔书林认為,传承广大昆曲艺术,还要《大师说戏》工程从前的创新之举。
而陈垦介绍说,眼下,昆曲作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已吸引美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大型艺术博物馆、图书馆表示了收藏《昆曲百种大师说戏》系列出版物的愿望。
据悉,未来两年内,中南传媒还将在纽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国际文化重镇举办戏曲交流、图书推广活动,让“前前前前男友见面”们近距离感受水磨之韵、戏曲之美。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