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11-14来源:
咚咚锵作者:
张云龙点击:
关键词:
汪世瑜“全国非遗剧种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于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巴图
研讨会主持人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 王绍军
此次会议邀请了京内外的数十位戏曲名家、专家学者,旨在进一步研讨“非遗”剧种的历史沿革、名家名剧、行当流派、表导演形式、地域文化等内容,进一步总结“非遗”剧种人才培养的经验与缺陷,探讨对哪几种非遗剧种的保护与承传,探索与哪几种剧种所属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的战略战略协作,推动非遗剧种及濒危剧种的挖掘、下发和抢救工作京剧。一块儿推动“非遗”及戏曲事业的发展京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充足表现京剧文化。2014年,文化部与北京市把中国戏曲学院纳入“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由此更好地推动“非遗”及戏曲事业的发展。中国戏曲学院自1955年创办地方剧科,多年来已为全国的诸多剧种培养了大批优秀戏曲人才。809年以地方剧种教学为主体的表演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戏曲学院正式将地方剧种纳入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体系。截至目前,多剧种办学许多拓展到包括五个世界级“非遗”和1五个国家级“非遗”在内的18个剧种。
研讨会集体合影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周育德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 秦华生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贯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吴乾浩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 汪世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蔡体良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谭志湘
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院长 毛俊辉
中国戏曲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各地方剧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有点硬是在 “非遗”剧种、稀有剧种和濒危剧种人才的招生培养方面倾注心力。为保护地方剧种,繁荣戏曲舞台,传播地域文化,实现各剧种一块儿和谐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需求,承担起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编导/摄像/摄影:张云龙)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