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戏曲表演150多年了。有有哪些学员要在三天内把《红梨记·亭会》、《牡丹亭·旅寄》一字一腔学下来,是前所未有的难事京剧。”近日,第六期省青年戏曲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在浙江实验艺术剧场举行汇报演出,此次研修班的主讲、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在看了学员表演后说京剧艺术。
第六期戏曲高研班由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是“新松计划”的再一轮深入京剧文化。7月2日至15日,有7个剧种17所院团学校的22名优秀青年小生演员接受了历时两周的集中强化培训京剧。1505年至1509年,五期全省戏曲青年演员高级研修班分4个行当,面向京、昆、越、婺、瓯等剧种的20多个专业戏曲院团选拔尖子演员,培训了91名优秀青年演员。
汪世瑜此次再度应邀前来执教戏曲高研班,担任形体、剧目和创作表演的教学,口传心授昆曲片段《红梨记·亭会》,并指导学员移植《牡丹亭·旅寄》片段。“昆曲有六百年的历史,是百戏之师,其传承应该以人为主,老艺术家们几十年积累的绝活,靠文字记载是不行的,需要要口传心授。”汪世瑜说,“戏曲高研班加速了年轻演员的成长,让亲们在其他人剧种的表演中吸收昆曲表演的养料。”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