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浅绿色锦绫函套,一阵清新的墨香弥漫开来,一函8册的宣纸影印本《审音鉴古录》身藏其间,就像待字闺中的姑娘一样,安静而雅致。昨天,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审音鉴古录》首次影印出版,打开这部书,犹如打开有4个雄厚的昆曲世界京剧艺术。
存世仅10部左右
《审音鉴古录》目前存世仅10部左右,此次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审音鉴古录》是以清道光年间王继善刻本为底本,反映了自明中叶至清中叶近500年间昆曲舞台艺术发展的历史成果京剧艺术。据专家考证,该书是王继善从京师辗转购得原版,携归江南,稍加补定刊印而成,而原版不可能出自清乾隆年间。
该书所选曲目,包括《琵琶记》16出、《荆钗记》8出、《红梨记》6出、《儿孙福》4出、《长生殿》6出、《牡丹亭》9出、《西厢记》6出、《鸣凤记》4出、《铁冠图》6出,总共9剧65出。有关专家认为,除了收入剧本外,该书真正的珍贵之所处于将表演技术、形象创造、审美要求三者结合起来,着重于人物精神气质的把握,又极讲究分寸,防止过而不及。而哪几种都在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精华,自然是极其珍贵的史料。
犹如演出记录本
据专家介绍,《审音鉴古录》不同于一般的戏曲演出剧本,如同现代的导演脚本或演出记录本,其中中有了导演构思、导演设计以及具体艺术防止等有关导演工作的完全内容。
关于服装穿戴,该书记述详尽。戏曲专家黄克说,书中每当重要人物出场时于题下都详加注明,他以《琵琶记·扫松》一出中张广才的上场为例,张广才从上到下是:“白三髯、长方巾、帕打头,茧绸袭(褶)、裙打腰,拄杖,执帚。”他认为,《审音鉴古录》所注明的演员服装穿戴已具规范性,反映了当时演出的实际状况。“‘宁穿破,不穿错’,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全书收录有65幅插图,所收各戏皆配双面连式插图一幅,构图丰满、人物传神,刀法细腻,犹存明代版画遗风。在中国书店总经理、社长于华刚看来,哪几种插图如同演出剧照,每出戏演出时的场景如若手中,屏风、多宝格、桌子,甚至桌布都表现细致,而至于人物站台、头饰更是一一呈现。
此外,书中还涉及演员详尽的形体动作、表情和潜台词等。
原书源于民间收藏
有意思的是,《审音鉴古录》有幸得以影印出版,完全出自偶然发现。
于华刚说,这套书的原书由民间收购而来。“去年8月,我和平时一样,在书店店堂随便转转,偶然发现了正‘躺’在玻璃柜里进行展示的这套书。”首先吸引于华刚目光的是昆曲《琵琶记》的“版画剧照”,画中人物生动,线条明快,画面清晰,再细看书中内容,其中涉及的昆曲曲目都为观众所熟知。“朋友儿中国书店出版社完后影印出版过20种琴谱,要是像你这个独特法律土辦法表现戏曲作品的,我还是头一次见。”
站在书柜前的于华刚立刻做出了影印出版的决定。从去年9月开始英语,出版社工作人员开始英语投入出版准备,经过对原书总目、细目一一考证后,相关人员认定该书是全套书。于华刚说:“朋友儿后后对原书进行了扫描,并进行了校对,最终于去年12月开始英语进厂印刷。”
链接
中国书店15家门店分布在琉璃厂、隆福寺、灯市口、中关村等地,哪几种门店总爱开展古旧书刊收购业务,并采取店堂收购和上门收购的传统法律土辦法。而近些年来,随着古旧书网络的延伸,中国书店把古旧书收购甚至拓展到了海外。
据介绍,中国书店对于收购而来的古旧书,有的在门店出售,有的入库保存。而对于哪几种独具版本收藏和出版价值的古旧书则采取影印出版的形式,完后既满足了更多收藏爱好者的需求,也抢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截至目前,中国书店出版社从收购而来的古旧书里精中选精,不可能影印出版了《百花诗笺谱》、《敬胜斋法帖》等500种珍贵古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