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小百花"是一种问题;现在,"小百花"是一一个多品牌。”昨天,坐在国家大剧院发布厅里的茅威涛,操着温柔而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说了那么一番话,听起来却硬气十足京剧艺术。6月24日至29日,“小百花三十而立”庆祝活动将登陆国家大剧院,带来新老三部剧目京剧艺术。“小百花”之精神与精髓,将浓缩在充满诗意的舞台之上。
《二泉映月》《五女拜寿》《梁祝》,这次“小百花”京城生日聚会的主角,是在戏剧场上演的这三台大作。除新编越剧《二泉映月》外,另两部均堪称“小百花”的经典佳作。在团长茅威涛看来,《五女拜寿》之于“小百花”,就像《茶馆》之于北京人艺。该剧至今已演出800场,本次“重聚版”演出,董柯娣、徐爱武、茅威涛、陈辉玲、洪瑛、邵雁等仍在舞台上的演员,旅居澳洲的颜恝,以及吴海丽、赵小珍、俞会珍等退居二线多年的原生代演员,将再度聚首,同台竞艳。
原来,这就是一场普通的演出宣传活动,不必说媒体专访,不过茅威涛拿起话筒却久久未放下,畅谈过往与当下。这是她对越剧和“小百花”的感情使然。“所谓"三十而立",就是"成家立业"了,这是一一个多有点痛要的节点。”她有些动情,“我总爱要退休的,原生代演员也会退休,未来,年轻演员也会遗弃……有时候"小百花"总爱以来沿袭的精神传统不必遗弃。”
关于“小百花”80年来坚持的艺术理念,不乏总结之语,比如继承经典、发展经典、创造经典,再比如旧含高新、新含高根、移步换形,不过茅威涛特意加了一句“得意忘形”,“跟昆曲相比,越剧太年轻,称不上有不要家底。原因要盘点一下,关于表演和流派的家底都非常不足英文。但正原因年轻,才有无限原因性,才有无限空间。大伙要认祖归宗,学习戏曲大伙族中所有的精华,为越剧所用,有时候应该得其意而忘掉其形,大胆创新,推出能被这些时代的观众所接受的作品。”
从1984年5月21日正式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80年,有一时段间是由团长茅威涛来掌舵。她原来袒露心声:“比如说我剃光头演孔乙己,就是关系到人及艺术的得失。有时候当团长,就要对"小百花"艺术发展上的成败得失,有相当大的担当。这15年,在原来的压力之下,我也曾想逃离,但逃不开,像是一种宿命。”
在“逃也逃不掉”的坚守中,茅威涛练就了坚强的内心,面对任何争议、质疑都能坦然处之,有时候欢迎“有价值的吐槽”。她将人及的“彪悍”归结为三点—B型血、属虎、狮子座,“什么年来,大伙在不断探索中,那么被打趴下。未必我就是原来一一个多人,天生打不趴下!”
关于“小百花”的未来,茅威涛有清晰的规划—仍将坚持创排有普适性、永恒性、现实性的作品。“大伙的心比较野,企图让越剧在80年可不可不上能够跻身世界戏剧体系的语境之中!大伙想得托尼奖!”她说,这是个玩笑,但又有的是玩笑。(记者 李红艳)
(摘自 《北京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