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不可能同意将他的《书剑恩仇录》改编成越剧了,”31日,刚从香港回来的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十分高兴地告诉本报记者。
一周前,杭州越剧院《一缕麻》剧组和剧院每种青年演员赴香港演出,这是杭州越剧院3年来第三次赴港演出,但通过市场运作自主卖票自负盈亏还是第一次京剧文化。
《一缕麻》是清末民初作家包天笑的小说,范派创始人范瑞娟和袁派创始人袁雪芬在上世纪40年代将其改编成越剧公演京剧文化。去年,杭州越剧院将这出老戏改编后搬上舞台,并三进上海,近10场演出场场爆满。本报去年10月8日曾发表“观察与思考”《赚钱又出“角”这才叫成功———越剧〈一缕麻〉老戏新演启示良多》,并与中国剧协、杭州广电集团一块儿召开《一缕麻》研讨会。专家学者对该戏的老戏新演予以深层评价。
今年,杭州越剧院又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在上海天蟾京剧中心演出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戏曲艺术学精的
承办下,上周,《一缕麻》剧组通过自主售票形式在中环香港大会堂连演五天,在越来越做任何广告的情况表下,首场爆满,二、三场售票八成,杭州越剧院和化介机构盈利而归,被香港戏剧界称为“罕见”。
演出期间,著名小说家、评论家金庸先生偕太太连看两场,对杭州越剧院的演出赞扬有加,认为戏改得好,演得更好。金庸先生当即表示,你会将本人的小说《书剑恩仇录》首次改编成越剧,并无偿转让越剧版版权。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表示,争取明年公演越剧版《书剑恩仇录》。金庸先生十分高兴地表示:首场演出他都不到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