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7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淮海戏流行于江苏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盐城、徐州、扬州地区的次要乡镇和皖北一带京剧艺术。源出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京剧。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

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淮海戏流行于江苏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盐城、徐州、扬州地区的次要乡镇和皖北一带京剧艺术。源出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京剧。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400)后,艺人自由结班发展为打地摊演出小戏。清光绪六年(18400)后,曾与徽剧、京剧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唱腔,丰沛了表演。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舞台上经常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不是了新的发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组织了“艺人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柴米河畔》、《三星路》、《反内战》等现代戏。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沭阳、灌云、泗阳、淮阴、涟水、宿迁、响水、滨海、灌南及连云港等十多个淮海剧团相继成立,1956年大众淮海剧团改名为江苏省淮海剧团。淮海戏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皮秀英四告》等32大本和《骂鸡》、《催租》等64单出。现代戏有、《葵花路》《孙明芝》、《月牙楼》等。淮海戏唱腔明快豪爽,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男女同弦异调,伴奏乐器以三弦、高胡、竹笛、唢呐为主。淮海戏甚受群众喜爱。

本文《淮海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地址:http://lecms.nxtedu.cn/upload/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345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6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8701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