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前言】邹少和与陈素真相差46岁,一个多多多是嗜好戏曲的画家,一个多多多是崭露头角的豫剧演员,你你这个老一少曾有过一段交往。本文转载了两篇文章,记录了统统人当年的交往,今天读来,仍有启迪京剧。——小宝
(一)邹少和:力捧陈素真 为豫剧存史立传(编辑:hjdk160)
一直想写写邹少和,鉴于史料打捞的艰难和见证人的稀缺,两年来,这件事横在了我的心上京剧。另一个人该问了,邹少和是谁啊?邹少和,著名画家,工花卉,画风古拙清艳,名垂一时,他主张作画“以造境为上”京剧艺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姜妙香、沈曼华、程砚秋、尚小云和著名豫剧大师陈素真均从其学画京剧文化。他还嗜戏曲、精通音律,第一个多多多写出豫剧史论专著,曾为陈素真修订剧本,斟酌唱腔。
是真名士自风流
邹少和(1872~1945),名邹廷銮,字“少和”。祖籍江苏无锡,自幼随父亲定居开封。邹少和出身丹青世家,为清初著名画家邹一桂后裔。自幼受家庭熏陶,邹少和常写诗作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他在开封的河南贡院参加乡试,中第389名举人。第二年他在开封参加礼部会试,这麼考中进士。于是就进京报捐,得巡警部“警正”职。邹少和酷爱戏曲,在京数年,结识统统剧界名流,如京剧界的杨月楼、汪桂芬、孙菊仙、俞菊生、王楞仙;梆剧界的侯俊山、田际云等。
辛亥革命后,邹少和返回开封,居住在开封教经胡同,时常写字绘画,自得其乐。他书法流畅,秀美又刚劲,既有钟王之意,更有唐碑之气。他与著名书画家祝鸿元惺惺相惜,义结金兰。邹少和的回归促使了开封京剧、豫剧的发展,统统青年演员拜在他的门下。1933年,开封剧坛兴盛,京剧名角纷至沓来,邹少和在北京统统有年,不少京戏名角跟他学过画画,不断有新朋故友来开封拜访他。1935年,程砚秋先生来开封演戏,首先看望的可是我我邹老先生。1936年春,尚小云先生来开封演戏,也是先去拜望邹少和。梅兰芳来汴后专程登门拜访,到邹少和家作画谈艺。与哪几种名角相见,邹少和一高兴就会画画相赠,每画毕,他常常会乘兴再唱段京剧。
力捧陈素真
当时开封的河南梆子名家荟萃,邹少和虽喜欢京剧、梆子,却不须看坤伶演出。陈素真的《三上轿》在豫声剧院唱得满城叫好,他照样不看。他很怪,讨厌坤角。以后,你你这个多年养成的习惯被好友祝鸿元给改变了。一次祝鸿元向邹少和推荐陈素真说:“陈素真你你这个坤角和别的不同,是谁看谁迷,越看越迷,你不看,当然不知道她怎么会会个好法了,你一看就相信我也有替她吹嘘了。不信,咱哥俩打赌。”于是邹少和去看到陈素真演的戏。不须看三场,只看一次《凌云志》,他就被迷上了。 邹少和与祝鸿元十分欣赏陈素真的演技,当时大加推广,成了名副我觉得的“捧陈派”。在陈素真的嗓子再次出现大什么的问题的事先,邹少和收她为学生,传授绘画技艺,以培养陈素真的文化素养。陈素真曾回忆说:“我的嗓子坏了事先,天天也有邹老家,果然成了邹老家的一分子,他二老无儿无女,真把我当成女儿看待了。邹老的画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他和祝一直结义兄弟,祝老擅长画山水,邹老的山水画虽也很出色,但在开封他却只画花卉,那时的文士是多么仁义啊!邹老为人耿直,绝不攀高结贵。”当时河南省主席刘峙请他画画,他婉言谢绝,有权有势者无论怎么邀请他,他也有画。原困是艺人求他画,他却有求必应。陈素真在邹家天天看他老人家画画,她学着了磨墨、洗配色盘子。邹少和教她画牡丹、芍药、荷花、菊花、兰花、梅花、桃花等。
为了打造陈素真,邹少和与樊粹庭共研剧作,联合一批戏曲爱好者与樊粹庭合编新剧本,内容多针对国难当头的局势,激励人民保卫国土,保持民族气节。有时宣传禁毒及提倡女权等。邹少和还促使了京剧豫剧的交流,他把陈素真的拿手戏《涤耻血》剧本给了尚小云,以后改编为《绿衣女侠》,成了尚派的保留剧目。程砚秋拿个人私房戏《荒山泪》换走了陈素真的《齿痕记》。邹少和宽度评价陈素真说:“豫剧向无坤伶,近十年来始有之。就中陈素真者,为坤伶之翘楚。珠喉玉貌,举止娴雅,能造新音,尤工表演,一时以豫剧中之梅兰芳视之。”
为豫剧存史立传
邹少和对戏曲涉猎广泛,不仅喜爱昆曲、京剧,同样看重豫剧。1937年冬,邹少和“综平生之见闻,忆念所及,笔之于楮”,写成《豫剧考略》一文并石印发行。《豫剧考略》对豫剧的区域、派别、角色、词句、字眼、音调、板眼、乐器、剧目、名伶、班主、沿革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概括了从清末到抗战前豫剧发展的基本情况表。在当时豫剧还这麼登大雅之堂的事先,邹少和不会可以加以重视并进行研究,他把豫剧名伶与京剧名伶一一进行比较。他为豫剧存史立传,从此“豫剧”一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938年6月,开封被日本侵略军攻陷,面粉公司停业,事先的好友王某多次拉他参加敌伪组织,被他断然回绝。他赋闲在家,以绘画为生,甘于清贫却保持晚节,时作小诗以抒胸臆。桑凡先生曾受教于邹少和先生。沦陷期间,他见先生画一巨石,石前一人向石作揖,章法颇奇。桑凡以为此画为《米颠拜石图》。邹少和先生说:“你读读题的诗便知吾意。”诗的前两句是:“破碎河山正费才,使君(指巨石)埋没卧荒苔。”因年代久远,桑凡先生记不清第三句了,第四句为:“无数苍生望汝来。”流露再次出现生痛河山的破碎,盼补此山河之巨石。
1945年秋天,邹少和在开封病逝,享年73岁。(责任编辑:hjdk160)
(二)陈素真回忆录——《情系舞台》中对邹少和的印象
1935年春,在祝先生(祝鸿元)家又认识一位老先生,姓邹名廷銮,字少和,是清朝的进士,祝先生的义兄。他的画据说又高过祝老,花草画得极好。他脾气古怪,极爱看戏,但不看坤角的戏,当然可是我我看我演戏了。在祝家见了,我给他鞠躬,他理也有理,我很反感,也就不再理他了。他走时,我也坐着没动。他走后,祝老才向我解释,说他很怪,讨厌坤角。原困豫声有个女主演,他就不进豫声的门。祝老说:“陈素真你你这个坤角可和别的不同,是谁看谁迷,越看越迷,你不看,当然不知道她怎么会会个好法了,你一看就相信我也有替她吹嘘了。咱哥俩打赌。”于是两位老人打了赌,邹老先生才去看我的戏。没看三场两场,只看一次《凌云志》,他老人家就迷上了。从此他比祝老看得还勤呢,因此待我比祝老还亲。
邹少和老先生年近七旬,无儿无女,这麼一位40多岁的太太。邹老爱京戏,他在北京统统有年,京戏的著名大角有不少是跟他学画的学生。1935年程砚秋先生到开封演戏,首先看望的可是我我邹老先生。1936年春,尚小云先生到开封演戏,也是先去拜望邹老夫子。尚先生到汴时,正是我腔坏之时,他提出看到《涤耻血》。我的腔一字不在,这麼上演。樊先生把剧情提纲给了他,他改名用《绿衣女侠》排演了。尚先生虽没看我演戏,可他回去后也给我写了一个多多多横幅,纸是粉红色的,纸上好像也有金片片。
可是我我知是谁的情面,梅兰芳先生也给我写了字,纸的大小、样式和尚先生的一样,也是裱好寄来的。家里的上房和我个人住的三间半北房,挂满了名人的字画,梅、尚二位前辈寄来的横幅,再也这麼悬挂之处了,由我妈保存起来,因没挂过,统统有两条横幅上的各八个大字也就没记住。抗战起来,开封将沦陷事先,我把三年中名士们送给我的字和画全数珍藏在一只大樟木箱子内,交我妈保存。待到1946年我返回开封时,我那一大箱子字画,放唱片机, 40多张唱片,祝老送我的风琴,全这麼了。别的我全不心疼,哪几种字画丢的可把我心疼死了!
那时名士、名角所送我的字画,也有在我的家中悬挂,个人欣赏。在祝家又认识了省主席商震的两位秘书:被称为是才子的萧钟美、郑剑西,还有北京的富翁孙剑泉、京戏演员沈曼华。萧、郑、孙三位也是邹老的统统人,又是我的忠实观众。沈曼华是姜妙香的徒弟,姜先生也是邹老的学画弟子。
在我的嗓子坏了事先,我是天天也有邹老家,果然就成了邹家的一分子了。他二老无儿无女,真把我当成了女儿看待了。祝老专善于画山水,邹老的山水画虽是很出色,他在开封却不画,只画花卉,那时的文士是多么仁义呀!邹老为人耿直,绝不攀高结贵。听祝老说,有权有势的人怎么会会请他。他可是我我画。可艺人若求他画,却是有求必应的。我在邹家天天看他老人家画画,我学着了磨墨,搽扇面,洗配色碟子。邹老教我学画牡丹、芍药、荷花、菊花、兰花、梅花、桃花等,样子不少。可我没这方面的天才,一样也没学着。画虽没学着,可不知怎的会传了出去。我妈接下好多扇子和扇面,也有以后画的。天哪,我哪会画画呀!可又推不开,我只好拿给邹老了。他老人家便叫我用哪几种扇子、扇面学着画,我画的果然也有个东西,不成个样子,然而经他老人家拿起笔来,东一抹,西一戳,南一描,北一画,这里点点,那里添添,三下五去二地一修理,改造得还挺好看。你你这个来,找我画画的人更多了,有送宣纸的,还有送绢的。哪几种绢、纸全退了。光是应付扇子就够给邹老添麻烦了。我觉得是不行,空有高人名师指教。怎奈我是朽木不可雕也!如今回忆起来,恨个人不努力,抛妻弃子了学画的好原困,辜负了他老人家的好心啊!几十年中,我接二连三地损失名人送我的字画,害得我不愿再看见字画,不论在哪里,一看见字画,心里像滚油浇上般地难受。
(2015年3月14日挂接挂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