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发现30余种黄梅戏手抄本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日前,记者在随安徽省文史馆对黄梅戏发源地进行调研时,在黄梅戏发源地之一的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一村民家中,意外发现了30余本黄梅戏手抄本,一并一并发现的还有该村民珍藏了几十年的近百件古戏服。 宿松县是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京剧艺术。收藏那此黄梅戏手抄本和古戏服的

日前,记者在随安徽省文史馆对黄梅戏发源地进行调研时,在黄梅戏发源地之一的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一村民家中,意外发现了30余本黄梅戏手抄本,一并一并发现的还有该村民珍藏了几十年的近百件古戏服。

宿松县是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京剧艺术。收藏那此黄梅戏手抄本和古戏服的村民叫廖竟成,今年30岁京剧。据廖竟成说,那此黄梅戏的手抄本和古戏服都不他的太爷爷和许多人在民国24年(1936年)合资置办的,一并留下的,还有一对唱戏时挂在戏台两边用于照明的七宝莲灯京剧文化。“现在村里还保存的有八个多建于明朝中期的古戏台,逢年过节村里唱大戏时,村民们还会聚集到这里来”。今年81岁的聊河村民廖期年说,民国24年村里唱大戏的场景,他还模糊记得。 “八个多叫吴节如的师傅,带着他的戏班子在村里连续唱了8天的黄梅戏,一些吴师傅的嗓子好,观众场场都爆满。但吴师傅不识字,他唱的戏都越来越文字剧本,廖竟成的太爷爷就把吴师傅留在村里多住了几天,让吴师傅唱,他就一句句地用草纸记下来,包括唱词、人物、念白等等。 ”

廖竟成太爷爷记录的那此剧本,时候就成了廖河村黄梅剧团走街串巷演出时最殷实的“家底”。 “时候大伙儿儿才知道,来村里唱戏的那个吴节如,他的师傅是当时有名的黄梅戏大师胡宝林,一些剧本写得好,俯近的一些戏班都来找大伙儿儿要本子。 ”



记者在廖竟成大伙儿儿家看见,那此黄梅戏手抄本有30多种,剧本的名字有《世代仇》、《小苍山》、《白衣记》、《木兰从军》、《七仙女送子》等等。都不草纸做封面,上面直接用毛笔写上剧本的名字;有的则比较讲究,先用牛皮纸做封面,再在上面用朱砂临摹了剧里人物的肖像;还有的则直接用当时民国时期的报纸当书皮。那此戏手抄本有的已被老鼠啃咬,还有的霉斑遮盖了文字,掉页残损间题非常严重。

除了那此手抄黄梅戏剧本外,廖竟成还收藏了当时的戏服,花花绿绿的,被廖竟成窝在了八个多大木箱里,抽出来时,衣服已褶皱不堪,有的帽子都被压变形了。(陆慧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2420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4秒, 内存占用322.37 K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