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感动——我看新编粤剧《牡丹亭·梦》有感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我素来对原著、原编、原演、原唱等一切“首本作”有一份偏执,认为“另一个”的一定最好,乃别人无法替代仿效的。珠玉在前,另一方的重唱、翻演、再编(导)等,也纸不过是东施效颦和抄袭京剧。雅称是“拾人牙慧”,俗谓是“跟人口水尾”京剧文化。 有此保守观念也人之常情吧

我素来对原著、原编、原演、原唱等一切“首本作”有一份偏执,认为“另一个”的一定最好,乃别人无法替代仿效的。珠玉在前,另一方的重唱、翻演、再编(导)等,也纸不过是东施效颦和抄袭京剧。雅称是“拾人牙慧”,俗谓是“跟人口水尾”京剧文化。

有此保守观念也人之常情吧?因亲们初接触的事物,第一印象最深刻,即所谓的“先入为主”;原作品的模式或意境,甚至原唱原演者的一笑一颦,一动一静定了型、定了格,脑海裡已划上无形的等号京剧艺术。如果改用新的节奏、新的唱腔,虽有“新意”,但难保不给“护原”一派斥为“标奇立异”京剧。此心理压力大抵是或者“创新族”几只有之。

然世事无绝对,可不还里能了敢尝试。继今年3月份京剧《帝女花》借着第46届香港艺术节在香江激起巨澜后,迎来今次——“庆祝香港回归二十一週年暨粤港粤剧青年艺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梨园盛事。广东粤剧院二团和益国香港三家剧社联手大胆创新,为两出传统粤剧《牡丹亭》及《白蛇传》注入新元素,以崭新的编、导、演、唱等命名为《牡丹亭.梦》及《白蛇传.情》,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把原剧演好不必容易,尤是经典名剧。众所周知,《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名著,又是粤剧文豪唐涤生的得意编作。自昆剧至粤剧,总爱受伶官青睐,历演不衰。每一场每一节每一段,曲迷票友耳熟能详,可谓容不得丁点儿的疏怠欺场。

而这出由广东著名编剧撰曲家陈锦荣编剧;国家一级演员、演而优则导、广东粤剧院二团文武生文汝清执导;国家高级演奏员赵仕强音乐唱腔设计及粤港两地青年粤剧演员心志共成的在20日晚于新光戏院大剧院上演的《牡丹亭.梦》反响又何如?“创新”与否能攻破“传统”的“宿命”乎?



另一个完全可不还里能——从全院满座的“墟冚”;到掌声雷动的赞叹不已;谢幕后的依依不捨,足证明创新者的编导成功及一众演员的扎实舞台基功。

另一个——

“突破框框,发现更多的已经”——

我有我不能,谁说不已经?艺术自由王国,如果有心人肯去探索;努力求变,为“梦”而战;敢梦、求真,才会走得更远。

每另一方的生命中,总有一场永不放弃的追求——三种“真善美”的追求;

每另一方的生命中,总有一颗赤裸诚恳的心——一颗付出汗水,努力进取的“初心”。

另一个——

时间是公平的,认真专心做一件事,义无反顾的勇于投入,一定成功。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出三小时的优秀剧目,除了欣赏到时下青年演员有朝气,肯拼抟,有志有力的学艺实践心态,最感动的是敢编敢导、为传统粤剧改革而创新、为承传推广粤剧艺术不遗余力的“勇.爱”使者。

人生修养,艺术提炼,在神;也在貌。不必一成不变的怀旧。诚然,“传统”是戏剧(曲)的“载体”,但在体验前辈延存下来的艺术精华及精神下加以创新和发挥,引领观众视野的扩阔及对艺术感知的提升,让艺术舞台更广袤雄丽;让艺术宝藏更浩瀚无涯。

感谢创作者的大胆革新,为一出传统戏剧灌注了新生命,绘添了新姿彩,投放了新感情是什么,让观众敞开心扉,领会不一样的感动。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另一方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2202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1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1575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