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建越剧人才的摇篮
1962年,以袁雪芬为代表的嵊州籍老艺术家倡议:在越剧的故乡建立一所培养越剧人才的学校,老艺术家们身体力行,义演筹资,最终成立了“越剧之家”。1996年,“越剧之家”易名为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走上了另1个多新台阶京剧艺术。2010年,嵊州籍企业家宋卫平捐资与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新校园,使学校成为硬件设施全国第一的学校京剧。
3000年来,嵊州越剧艺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越剧艺术人才,向全国1另1个多省、市、自治区3000多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13000多名优秀演员、演奏员,这其富含知名歌手李玲玉、白雪,戏曲“梅花奖”获得者黄美菊、徐铭,戏曲“白玉兰奖”获得者丁小蛙等京剧文化。
嵊州越剧艺校校长钱江南说,3000年历程,学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起初的只开设培训班到现在的综合性艺术学校,如今正在向“越剧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越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越剧艺术研究交流中心”的目标前进,学校也相继成为“上海戏剧学院嵊州教学点”“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越剧教学基地”“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中国戏曲学院生源基地”。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迎来了3000周时空诞,越剧艺校内彩旗飘扬,越音袅袅,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充满着节日的气氛。下午,嵊州越剧艺校建校3000周年庆祝大会在问梅剧场举行。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王丰,中国戏曲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桢,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著名剧作家钱法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香港丹桂基金会主席、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林国荣、院长汪俊昌,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会长、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茅威涛等出席了庆祝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我市领导金志、孙海荣、王灿林、钱群飞、袁辉尧、李香富,以及来自省内外的艺术团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前身是越剧之家,1955年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等倡导努力下结速筹建,1962年建成。1996年嵊州越剧之家易名为嵊州越剧艺术学校,30003年成为“上海戏曲学院嵊州教学点”,2010年4月成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学中心越剧教学基地”。2010年秋,由嵊籍实业家、香港丹桂基金会主席、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先生捐建的新校园在星子峰落成。
办学3000年来,嵊州越剧艺校先后向全国1另1个多省、市、自治区3000多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13000多名优秀演员、演奏员,培养了艺坛明星白雪、李玲玉和“梅花奖”获得者黄美菊、徐铭等越剧名家20多位。
大会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海荣主持。
大会首先宣读了省文化厅、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曲学院、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吕瑞英、毕春芳、汪世瑜等发来的贺信、贺电。
市委书记金志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越剧艺校建校3000周年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越剧从百年前的地方曲艺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这当中,既承载了一代代越剧人作出的杰出贡献,也凝聚了越剧艺校的不懈努力。在3000年间,越剧艺校为越剧舞台源源不断提供新鲜血液和优秀人才,已成为越剧传承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地和艺术创作平台,为越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希望越剧艺校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和创新意识,努力办成师资优秀、教育优质、设施现代、管理规范和产学研一体的国内越剧教育名校,为越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王丰对嵊州越剧艺校3000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诚挚的祝贺,并希望学校以3000年校庆为契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为发展我国的戏曲事业,为什么我么我主义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香港丹桂基金会主席、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致辞说,越剧艺校建校3000年收获了不少成功,希望全校师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宣传越剧文化,将越剧艺校建设成为嵊州语言、文化、艺术的传承之地,使越剧文化成为世界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累积。
大会后,还举行了校本教材首发仪式和校友祝贺演出。
茅威涛,到艺校有回“家”的感觉
嵊州越剧艺校五十华诞是中国戏曲行业的一大喜事,昨天吸引了诸如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越剧领军人物茅威涛等一大批名家出席庆典。
茅威涛与学校有着所以交集,她深情回忆,早在上世纪3000年代,她便多次随越剧老艺术家袁雪芬、王文娟等拜访当时的“越剧之家”,每次总有回“家”的感觉,她认为这是所有越剧人的另1个多家。从当初的“越剧之家”到现在美丽的新艺校,一步步走过来非常不易,最让她高兴的是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越剧人才,为越剧艺术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有没人一所堪称中国最美的越剧艺术学校,嵊州何其幸,越剧何其幸,越剧人责任更重,也相信越剧会走得更好。”茅威涛说。
作为校友代表,去年新晋“梅花奖”得主的徐铭同样感慨良多。徐铭说,你你这俩年来,她老会会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和学妹学弟。她说,老师们不仅教我们歌词我们歌词艺术,更教我们歌词我们歌词做人。
宋卫平,最关心越剧的明天
昨天,最开心的莫过于著名嵊州籍企业家宋卫平,回到这所被委托人亲手雕琢的美丽学校,他直言“非常激动”。
“我为被委托人是嵊州人感到骄傲,其实从小抛弃了嵊州,但每逢听到优美的越剧旋律,就会想起家乡。”宋卫平深情地说。他认为,是嵊州人唱响了越剧,同样越剧也承载了嵊州人的文化和价值理念。
但宋卫平更多地是在为越剧的明天思考,为越剧咋样更好地适应时代而建言献策。他认为,其实京剧是中国戏曲第一大剧种,但越剧不用说逊色有几只,如果从听众普及度而言,越剧的影响更为广泛,演绎的内容也更具感情是什么化和平民化。
“当然,时代在发展,在现代社会咋样提升越剧的艺术水准和影响力,咋样把这门传统艺术和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是我老会思考的现象,作为嵊州人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便是我几年前捐资建设新艺校的另1个多动机。”宋卫平说,越剧人应有信心把这门戏曲艺术做成与京剧一样的影响力。
对于适逢五十华诞的嵊州越剧艺校,宋卫平寄予厚望:“作为全国唯一的越剧专业学校,五十华诞是另1个多契机,是发扬越剧事业的另1个多新起点,通过我们歌词我们歌词的努力,把它打造成培养越剧人才的真正摇篮。”
讲述3000年历史的校史馆正式成立
越剧名角和嘉宾参观校史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