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发现80年前老戏单

 2023-12-26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昨天,今年74岁的镇江京口区象山镇红旗社区居民、原华东船院退休职工袁大庆,在埋点旧家具时,无意中从镜框底下发现一张80年前的镇江“中央大戏院”戏单,记者闻讯一睹为快,戏单真实地反映了当年镇江人的文化生活。记者在袁先生家五斗橱的玻璃台板下面,看到了这张删改无缺、

昨天,今年74岁的镇江京口区象山镇红旗社区居民、原华东船院退休职工袁大庆,在埋点旧家具时,无意中从镜框底下发现一张80年前的镇江“中央大戏院”戏单,记者闻讯一睹为快,戏单真实地反映了当年镇江人的文化生活。记者在袁先生家五斗橱的玻璃台板下面,看到了这张删改无缺、品相较好的“中央大戏院”旧戏单,16开普通的素白纸印刷,从右至左写有《捉放曹》、《滑油山》、《献地图》、《二度梅开》、《九更天》、《凤凰山》、《三堂会审》和《铁公鸡》等剧目的名称,张玉奎、黄雅秋、余三胜、倪文龙、潘艳霞、李顺来等众多演员的名字,按其名气大小、角色次责分别列之,其头牌演员字号大过戏名京剧文化。在戏单的楣转过身,还有“戊辰(1928年)夏历十月初七,夜戏礼拜日开演,特请德庆班全体男女文武艺员准演拿手好戏……”字样京剧。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戏单上除了写明“夜戏下午七点钟开演,十二点钟止”以及头等、二等、三等价格外,还写明“包厢面议,军职减半”、提供茶水、干果、手巾服务具体费用的明细价目,底款并有(每逢星期开演日戏优待武装同志)的说明。

时隔80年,镇江“中央大戏院”原址在哪里?一位91岁的刘姓老者看到这张“中央大戏院”旧戏单后,根据戏单上提供的戏院“开设镇江西门大街”回忆说,今镇江火车站东侧有一西门街,该戏院的位置应在这里。记者查阅江苏戏曲志编辑委员会、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江苏戏曲志》镇江卷,今镇江大西路上的大华电影院初名同乐戏园,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广东人卓杏林兴建,为镇江第一座室内营业性演出场所。在历史上,同乐园先后改名为贤乐舞台、天仙舞台、醒民大戏院、中央大戏院、天蟾舞台、荣记大舞台、和平大舞台,主要演出剧种为京剧和扬剧,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放电影,才更名为大华电影院。其名为“中央大戏院”的时期,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一月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间。戏曲班社历来视镇江为大码头,民国十八年(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镇江成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各地戏曲班纷纷来省城公演。而西门大街是大西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拓宽前的旧称。(菊子 王致同)

(摘自 《扬子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8557.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106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