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京剧念白的新尝试 -剧评赏析-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中国京剧院一团演出的《王昭君》,是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戴英录、邹忆青)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锐意革新,尤为突出的是剧中人都念京白。 传统京剧的念白,历来分为京白、韵白两种。前者是构成普通话标准音的北京语音,后者为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方音的韵律

中国京剧院一团演出的《王昭君》,是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戴英录、邹忆青)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锐意革新,尤为突出的是剧中人都念京白。

传统京剧的念白,历来分为京白、韵白两种。前者是构成普通话标准音的北京语音,后者为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方音的韵律化。兼收并蓄,京、韵一体,成为京剧念白的固有形式。作为新编的历史京剧,《王昭君》中的角色不念韵白,都念京白,无疑是个新尝试。迈出这一步是需要胆识的。我由衷地赞佩该剧导演李紫贵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也赞佩杨春霞等演员敢于实践的闯劲。

杨春霞扮演王昭君,在念白上探幽入微,字字清晰,既落落大方,又饶有韵味,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扮相十分协调。其他人物如汉元帝的京白在吐字上注重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而宫女盈盈、戚戚的京白又较为口语化,很有生活气息。观众高兴地说:“这样念白好,都能听得懂。”实践表明,这一新尝试合乎群众的心愿,顺乎时代的潮流。

由此我想到:京剧的念白必须改革。传统京剧自可不必强求,新编历史京剧也可分念京白、韵白,但一定要立足于观众喜闻乐见,听懂看懂。所谓唱、念、做、打,念是重要的一环。一出戏的念白如果听不清、听不懂,又怎能使观众进入剧情,受到感染,激起共鸣呢?因此,我认为,韵白大可不必楗仿湖北等地方音上韵,尤其是那些艰涩难懂的“上口字”更可舍弃不用。传统京剧中的“上口字”;或为古代语音的遗留,或为现代方音的吸收,或为二者俱兼。它的出现,与京剧的历史沿革密不可分。京剧的前身是徽调、汉调。这就给京剧的念白带来了古音和方音的影响。如“脸”字上口读“检”音,便是古代的发音;“何”字上口读“活”音,又是湖北的方音。如果说这类读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于避免,时至今日就不能把它当作京剧的精华而加以维护了。

各地戏曲有各地语音的风格和特点,京剧一旦形成,自应以北京语音为规范,为什么非要继续保留古音、采用方音以致混淆视听呢?时代在前进,观众在演变,京剧也必须发展,不应拿一成不变的旧格律去“改造”观众,而应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去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中国京剧院三团演出的《李清照》,李维康、耿其昌等演员念韵白一律不用上口字,基本按北京语音上韵,比较好听好懂。该剧导演郑亦秋也是一位力主创新的老将。这些多年从事戏曲工作的老导演,这些长期活跃于舞台的中、青年演员,敢于破除陈规旧司,大胆走革新之路,那么,历史悠久的京剧艺术必定能更好地和广大群众相结合,走向新的繁荣。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6142.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7秒, 内存占用332.31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