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史料中有“假似真”一类的事情,治戏曲史者往往不加甄别而轻信。如有些文章介绍京剧名净郝寿臣,说其师为金秀山,根据是郝寿臣亲自所言。看来似真,但查考却非如此。
郝寿臣幼年从二路老生吕善福学戏,吕是“小福胜”科班出身,为郝寿臣取艺名“小奎禄”;并请自己的师哥朱瞎子为郝说身段。郝的童伶时代,曾在天津为汪桂芬配演过《取帅印》的娃娃生秦怀玉。倒仓后到东北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一带漂流演唱,非常艰苦。其间又拜在架子花脸唐永常(人称“唐常儿”,演《除三害》最好)为师,唐热心相授,并赠给郝很多净角戏本,这对郝成名后编演新戏得益甚多。
郝在东北辗转七、八年,回北京后,始终未再正式拜师。一般只在开场戏或稍后唱一出铜锤戏,虽不得志,但他却抓紧每一个机会私淑当时健在的名净金秀山和黄润甫。二位每次贴演,郝必去观,将金秀山的唱法,黄润甫的身段暗暗地默记下来,细心揣摩。日久艺乃大进。直到民国三年,郝有机会陪谭鑫培唱了一出《捉放曹》,才开始“红”起来。之后与谭还合作过《空城计》。
郝虽已有名,但昆净一路非其所擅。一次天津堂会,要郝唱《嫁妹》,郝不会而大窘。因此发愤求教于昆净叶福海,学了《醉打山门》和《梳妆掷戟》。郝于民国十年七月首次贴演昆腔《醉打山门》以补前憾。但象《嫁妹》之类繁身段重武工的昆净戏,终未能演。
总观郝寿臣的老师,皆非头路名角,郝也未曾正式拜在金秀山门下,他是靠勤奋地自学私淑,形成了唱法宗金秀山,工架宗黄润甫而又融会贯通的“郝派”花脸。但在旧社会,一个艺人如不正式拜名角做老师,尽管通过自学,技艺精湛,也往往难于得到梨园界的公认,甚至被讥讽为“外教天魔”。郝寿臣显名后,金秀山已死,郝便自称曾拜金秀山为师,一也是有其难言之隐的。
真正金秀山的弟子,有桂荣元:原拜德珺如为师,德与金是盟兄弟,经德介绍,改拜金门下,他和金秀山在胜利公司合灌有《双包案》一面。但桂始终未唱“红”,倒是自学金派的郝寿臣最终享名了。
朱复整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