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七月六日,富连成科班为了救济战乱逃京难民,在北京明星电影院演了一场义务戏,无论是坐科的学生,还是已出科的角儿,全都参加演出,剧目除茹富兰的《麒麟阁》,谭富英的《失、空、斩》,马连良、筱翠花的《乌龙院》等外,还有一出比较陌生的戏,便是李连贞和雷喜福、阎喜林的《西河舞》了。
《西河舞》这出戏,演的是杜工部诗《剑器行》,序言中所说的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的故事。李连贞饰公孙大娘,短衣窄袖,类似武旦。全剧是做重于唱,所谓做那就是舞剑器了。
那个剑器,并不是一般的木剑,而是一根尺把长的木棒,代表了剑器,上面缀着数丈长的浅红绸带,想是代表着剑光罢?
舞的动作,基本上和寻常看到的红绸舞相仿,而繁复过之,并且是用右手单独舞的。舞的时候,先将绸带一扬,带随人走,在空中飘荡,由于挥舞,便自然而然的打成许多圈儿,绸带首尾相追,身前身后成了层层带浪,虽似冉冉欲下,但不使带尾落地,始终是九曲十八弯的飚在上空,这样不断的回旋飞舞,叠成横波又叠成立波,人便浴在带浪中间,出没隐现,这时候满台氤氲,使人目眩神驰,真有杜诗所说的“堰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感觉。
这出戏的演员,必须身体轻灵,动作活泼,才能够翻腾曲折,宛转应节,起初使用腕力,及后则全用臂力,这样盘旋迅速、圆熟稳练,应该不属于“软舞”,而属于“健舞”的范畴了。从来看过多少袖舞、巾舞、盘舞、扇舞,以至于腰舞、手舞,而没有见过这样寓刚于柔,遒劲而旖旎的舞法,对于老杜的诗意,竟然仿佛得之。真是京剧中别开生面,独具格调的一出戏。
在这次义务戏以前,我既没有见过李连贞这个人,在这场义演以后,也没有再见过《西河舞》这出戏。有人说是李连贞所专擅的,是否如此,还当请教老顾曲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