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京剧剧目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据目前所知,恐怕要算是太平天国失败后相继上演的《铁公鸡》连台本戏了。这是一部歪曲农民革命的作品,可以说是京剧现代戏的创始之作。稍后,又出现了一部根据时事新闻内容改编的时装京剃《任顺福》,内容属于凶杀破案之类的题材,颇能迎合若干观众的趣味。
到了戌戍变法前后,时事京剧和时装京剧逐驿盛行起来,这类剧目统称“新戏”,或“改良新戏”,是海派京剧的开山祖。
早期编演时装京剧最负声望的是汪笑侬。他是满族旗人,原名德克金(或德克俊),工唱老生,但并非科班弟子,而是属于票友下海成为职业名伶的佼佼者。当初,他曾就教于著名老生汪桂芬,无奈汪竟以“谈何容易”奚笑之,这是传说他改艺名为汪笑侬的由来。
维新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后,他曹编演《党人碑》,以历史影射现实:还演过一批象《桃花扇》《哭祖庙》这类的传统戏,用以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感情,他是个反满的爱国艺人。
后来,他干脆以编演时装新戏为努力改革艺术。配合政治宣传的实践尝试,从影射现实到直接反映现实。他在京剧舞台上第一次编演反映外国题材的剧目,如《波兰亡国惨》《安南亡国惨》。还改编洋装京剧《火里罪人》,实际上他还是洋装京剧的创始者。
他的这些创新之举,对中国早期话剧的萌芽和产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