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梅兰芳” -往事钩沉-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1953年,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梅兰芳在和周总理交谈时,谈起“听说福建也有一个梅兰芳”。总理问:“他叫什么名字?”梅兰芳回答;“郑奕奏”。 郑奕奏是闽剧名旦,幼年家贫,11岁被卖进戏班学艺。由于资质聪慧,勤学苦练,13岁就登台演出,16岁崭露头角。他主演的《黛玉葬花

1953年,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梅兰芳在和周总理交谈时,谈起“听说福建也有一个梅兰芳”。总理问:“他叫什么名字?”梅兰芳回答;“郑奕奏”。

郑奕奏是闽剧名旦,幼年家贫,11岁被卖进戏班学艺。由于资质聪慧,勤学苦练,13岁就登台演出,16岁崭露头角。他主演的《黛玉葬花》《晴雯补裘》《孟姜女》等戏,轰动一时,被百代、高亭、联声等唱片公司多次灌成唱片,畅销海内外。早在三十年代,梅兰芳就欣赏过郑奕奏的唱腔,极表称赞,只恨相见无缘。

解放前,艺人地位卑下,被列为下九流;艺术也被当作消遣品。尽管郑奕奏为戏班老板挣得银元无数,但一到人老珠黄,便落得穷无立锥之地,只好浪迹闽北山区,串乡走村以教戏度日。

万想不到,席间一句平常、无意的交谈,却引起了周总理的极大关注。他亲自向福建省文化局赴京参加会议的人询问郑奕奏的下落,并指示要发挥这位才华卓越的老艺人的作用。于是,福建省文化局立即派专人到闽北古田县山区把郑奕奏接回福州,请他担任福建省实验闽剧团艺委会主任。

1954年12月,梅兰芳、郑奕奏同时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政协第二届全委会。这两位神交已久的朋友终于见面了!两人双手紧握,互吐仰慕之情。

会后,梅兰芳邀请郑奕奏到家里作客。主人盛情,宾客感奋,饮饮之后,郑奕奏趁兴演唱了闽剧《茉莉花》小调,同时赠送一张照片作为纪念。梅先生多才多艺,挥笔在郑老的玉照上题诗一首:

南北艺人感同深,

留得芳名共到今;

见晚如逢亲手足,

应将肝胆照知心。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984.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0秒, 内存占用330.2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