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霞与评剧 -往事钩沉-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刘翠霞是一位天赋条件优异,艺术素质高超,富于创造精神的优秀评剧演员。她对评剧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独具一格的刘派艺术,丰富了评剧音乐宝藏,经数十年流传,形成天津评剧音乐主体风格。 在刘翠霞出道之前,评剧第一代坤伶花莲舫、李金顺等,基本上沿袭东路评剧旦角唱法

刘翠霞是一位天赋条件优异,艺术素质高超,富于创造精神的优秀评剧演员。她对评剧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独具一格的刘派艺术,丰富了评剧音乐宝藏,经数十年流传,形成天津评剧音乐主体风格。

在刘翠霞出道之前,评剧第一代坤伶花莲舫、李金顺等,基本上沿袭东路评剧旦角唱法,保留了粗犷古朴的“大口落子”风格,在唱腔音调上融入了较多冀东地方口音,如“这个咧”,“那个咧”、“嗯哪”等,充溢着冀东民歌风味。刘翠霞入行之后,汲取了李金顺、花莲舫演唱上的优长,淡化了冀东音调,强化了标准读音,咬字清晰真切,达到字正腔圆。于刚劲之中显现出柔美抒情之意蕴,极大地提升了评剧声腔的档次。尤其是她创造的快速弹跳、干脆利落的“楼上楼”即垛板唱法和一波三折哀怨凄楚的“搭调”唱法,清新动听,耐人寻味,被后学奉为圭臬。继刘翠霞之后,新翠霞、鲜灵霞、六岁红、马淑华、吴博莉等,均受刘翠霞艺术较深影响,形成天津评剧刘派的强大阵容。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931.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7秒, 内存占用329.7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