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身段特别讲究“子午相”。“子午相”是构成戏曲身段夸张、规范、优美的因素之一。
在一些文章里,常把“子午相”写成“姿武相”或“子母相”。这样定称不妥。“子午”二字本是借喻,子午是指时辰。子是深夜十一点至一点,午是白天十一点至一点,一个是月挂中天,一个是日悬当头,一阴一阳形成对立,戏曲正是借子午二字比喻身段要有阴阳面。故称“子午相”。
戏曲的“子午相”(即阴阳面)是怎样构成的呢?首先是头与身的互相配合,概言之,即头正身侧,身正头侧,头身互相交错。著名架子花脸钱宝森曾说:“下颏不离三条线,左乳右乳、胸口。”“子午相”即头对左乳、或对右乳。当然头身的配合不能脱离四肢的配合。“子午相”除头身的配合外还有其它因素,如:常见的“丁字步”一横一竖;“弓箭步”一弯一直,两手的一掌一拳,两臂的一高一低以及力度(劲头)的一虚一实等等。正是这些相互交错而又彼此呼应的总合才构成戏曲舞姿的“子午相”。
“子午相”不但贯串于静中(亮相),而且也贯串于动中(舞蹈)。如在转身中或头转身留,或身转头留(留即拉着点),两者在转身中互相扭结着。著名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曾称这种转身为“扭麻花”。
“子午相”在具体人物运用上一般规律是:偏文的角色的“子午相”相交错的程度小于偏武的角色。因为“子午相”本身透着一种武气。
“子午相”在戏曲身段中,并不是绝对的形式。有时人物的需要或造型的需要也常用头身共对一方的中正相。另则,“子午相”不可走向极端,即相交错到不适当的角度,以至破坏了身段的美。要在形体部位的交错中求统一找健美。
综上所述归结四句:
身段中要有子午阴阳,
头与身避免共对一方,
相交错不可走向极端,
求统一方能英姿飒爽。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