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舞台上,皇帝所戴的“盔头”,常见的有三种:“平天冠”、“王帽”和“九龙冠”。
“平天冠”是最隆重的“礼冠”,非逢开国登基,新帝加冕或其他大典不能戴。“平天冠”又叫“冕旒”。冠顶是长方型平板,板上绘七星,平板前后两端垂“旒”。《完璧归赵》的秦王,凌霄宝殿的玉皇大帝和阴曹地府的五殿阎王都戴这种“盔头”。
“王帽”又叫“堂帽”。“盔头”上缀黄色绒球,后绣黑底金龙,竖着两条朝天翅,“盔头”左右两侧垂挂黄色“流苏”(丝线穗子)。它虽然也是皇帝们的御用品,但不像“平天冠”那么隆重,平时也可以戴用。《黄鹤楼》的刘备就戴这种。
另外,还有一种“素王帽”,样式和“王帽”相同,只是“盔头”上缀的绒球和两侧垂挂的“流苏”都是白色,帝王们应于带孝时戴用。《连营寨·哭灵牌》的刘备就戴的是“素王帽”。
“九龙冠”,冠上绣云龙,冠后有金翅,是帝王们御用的“便帽”。《上天台》的刘秀就应戴这种“盔头”。
侍奉帝王的太监们所戴的“盔头”也有三种,就是“黑简小太监帽”、“金筒大太监帽”和带“流苏”的“荷叶盔”。
帝王出场肘,两旁“站门儿”的小太监一般是戴“黑筒小太监帽”。《贵妃醉酒》的高力士,《法门寺》的贾桂就戴“金筒大太监帽”啦。那些“威权镇朝堂”的宦官们,如《黄金台》的伊立,《法门寺》的刘瑾原来是戴“中常侍帽”(形似“大太监帽”),后来因其不够“壮观”,就改戴“荷叶盔”了。
“荷叶盔”本是武将戴的,为了有所区别,宦官用的时候在“盔头”的两侧挂上两个“流苏”。久而久之,这种“盔头”就成了宦官的专用品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