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改良与《新茶花》 -说戏谈史-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辛亥革命前后,舞台上流行《新茶花》一剧,很受当时观众欢迎。一般认为,《新茶花》是根据法国小仲马《茶花女》改编的时事新剧,最早是文明戏,其实不然。此剧并不是早期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的《茶花女》,也不是林琴南译写的《茶花女遗事》和后来齐放写的《茶花女》剧本,它最

辛亥革命前后,舞台上流行《新茶花》一剧,很受当时观众欢迎。一般认为,《新茶花》是根据法国小仲马《茶花女》改编的时事新剧,最早是文明戏,其实不然。此剧并不是早期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的《茶花女》,也不是林琴南译写的《茶花女遗事》和后来齐放写的《茶花女》剧本,它最早却是戏剧改良时期的京剧本子。主要内容是告诫出征军人莫因私恋而忘却当前的大敌,是一出配合辛亥革命,政治倾向性很强的时事新戏。戏里的男主角叫陈少美,是留学生,女主角是妓女新茶花,她为了鼓励陈少美投笔从戎,打退犯境的敌人,暂时和陈少美断绝了关系。后来敌人被消灭,这一对青年男女也终于圆满结婚。当时一般都认为富国必先强兵,因此演出时震动很大。

《新茶花》本子最初由上海新舞台边写边排演,共十八本,每天晚上演二本,前后演出需九天,可说是早期的连台本戏。新舞台对《新茶花》一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一些革新。不但全剧情节曲折,如“草棚投宿”一折;而且唱腔安排也较妥当,如同样是思念,少美唱的是昆曲,汉根思母唱的是四平调,马太太则唱小调银绞丝,这一切对刻划人物起到了一定作用。加上全剧针砭时弊,言论激烈,如“热心革命,当热在心里,岂可热在口上,凡常常自诩举以告人者,假革命耳。”因而当时有人就赞喻《新茶花》一剧,是“为一般假共和党人,痛下一当头棒”(见《改良新戏考》)。

后来上海早期话剧(又称“文明新戏”或“新剧”)兴起,便将京剧本《新茶花》改成话剧演出。最早的是任天知的进化团,曾于清宣统三年一月,在南京升平戏园演出。因为剧中有新式结婚仪式,为当时内地群众初次所见,故而轰动全城,进化团也因此大红,被称为“天知派新剧”,盛行大江南北。此后还有齐悦羲组织的“迪智群”在南陵演出过《新茶花》。辛亥革命爆发后,“迪智群”分队“芜湖流动化装宣传队”曾宣传演出《新茶花》一剧。虽然当时印刷条件很困难,但宣传队却不惜重价印制了《新茶花》的戏单,详细地写上了剧情分幕说明。如果今天能发现这张戏单,对当时的戏剧改良和早期话剧运动,将多一份研究的资料。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612.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47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41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