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娘与贾似道 -说戏谈史-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作者简介:吴同宾,1925年生,天津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戏剧研究家 中国历史上,南宋时期有四个祸国殃民的奸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揭露秦桧政治上的奸险嘴脸的戏,元代杂剧有《东窗事犯》,明代传奇有《精忠记》、《精忠旗》、《东窗记》等,京剧和地方戏则有《风

作者简介:吴同宾,1925年生,天津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戏剧研究家

中国历史上,南宋时期有四个祸国殃民的奸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揭露秦桧政治上的奸险嘴脸的戏,元代杂剧有《东窗事犯》,明代传奇有《精忠记》、《精忠旗》、《东窗记》等,京剧和地方戏则有《风波亭》、《疯僧扫秦》、《胡迪骂阎》等。有关韩、史的剧目比较少见。

戏曲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贾似道,戏剧家并不是写他在政治上的奸恶,而是刻画他在生活中的凶险残暴,这样给人的印象似乎更深。关于贾似道的戏,最早是明代传奇《红梅记》,后来演绎成地方戏的《游西湖》、《游湖阴配》和京剧的《红梅阁》。前些年,著名京剧演员胡芝风又改编演出了《李慧娘》,成为风靡一时的名剧,贾似道也随之更加臭名远扬了。

关于贾似道生平的传说,在宋末及元、明时期的笔记、野史中都有零散记载。最完整的故事见于明代冯梦龙著《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中的《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这篇小说详细描述了贾似道的出身、发迹、媚君盗权、败坏朝政、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嫉贤妒能、杀戮忠良、专横跋扈、骄奢荒淫、假报军情、失地丧权、祸国害民的罪恶一生,比《宋史》中的贾似道本传详尽生动得多,但关于他残杀侍妾的事,只有下面一段:

一日,似道同诸姬在湖上倚楼闲玩,见有二书生,鲜衣羽扇,丰致翩翩,乘小舟游湖登岸。旁一姬低声赞道:“美哉,二少年!”似道听得了,便道:“汝愿嫁彼二人,当使彼聘汝。”此姬惶恐谢罪。不多时,似道唤集诸姬,令一婢捧盒至前。似道说道:“适间某姬爱湖上书生,我已为彼受聘矣。”众姬不信,启盒视之,乃某姬之首也,众姬无不股栗。其待姬妾惨毒,悉如此类。

这段情节就是后来戏曲《游西湖》、《红梅阁》、《李慧娘》据以改编的原始蓝本。但其中某姬和书生都无名字,某姬被杀后,情节就结束了。明代周朝俊的《红梅记》传奇,把这段故事大大地丰富发展,某姬始定名为李慧娘,沿袭至今,书生也定名为太学生裴禹(字舜卿),最重要的是把故事延伸到李慧娘死后,鬼魂与裴禹相爱,贾似道迫害裴禹,李慧娘继续与贾似道进行斗争。

这些都为后来的戏曲剧本提供了最基本的情节。但《红梅记》的缺点是只把李慧娘的故事当做一条居于次要地位的支线,而把裴禹与另一大家闺秀卢昭容的爱情、婚姻当做主线。其实剧本写得精彩的是关于李慧娘的几折戏,至于大部分关于裴、卢爱情的戏,反而平庸寡味,松散无力。《红梅记》不能如后来的地方戏那样广泛流传,这是主要原因。

京剧和地方戏恰恰干脆舍弃了裴禹与卢昭容这条线索,集中、深入地描写了李慧娘与裴禹的忠贞爱情,李慧娘真做到了以死殉情,死而不渝。戏剧艺术家运用了极其大胆的浪漫主义的手法,渲染氛围,丰富细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因而大大地增强了戏剧的艺术魅力。按照历史和演义,贾似道是在被谪贬的途中,为仇家所杀。

京剧《李慧娘》的改编者把结尾变为贾似道在备受李慧娘冤魂的谴责、痛斥和精神惩罚以后,惊恐而死。这与史实虽然有些出入,但并没有违反生活和历史的必然逻辑,作为艺术作品,这是完全可以允许的虚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526.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7504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