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历史概述(1) -说戏谈史-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评剧的孕育时期:单口对口莲花落  莲花落是乞丐创造的口头说唱艺术,或说唱历史、民间故事,或乞丐自编乞食段子,最早由一人演唱,用竹板伴奏;民间也有打“十不闲”的,单人演唱,牵动木架上的锣鼓跋等伴奏;还有演西湖景的(拉洋片),多打十不闲。此类由一人说唱的单口莲花落,

评剧的孕育时期:单口对口莲花落 

莲花落是乞丐创造的口头说唱艺术,或说唱历史、民间故事,或乞丐自编乞食段子,最早由一人演唱,用竹板伴奏;民间也有打“十不闲”的,单人演唱,牵动木架上的锣鼓跋等伴奏;还有演西湖景的(拉洋片),多打十不闲。此类由一人说唱的单口莲花落,在清末民初京东一带的集日、庙会上最为常见平时也有走乡串村的。成兆才结义的早期莲花落演员刘春生(小迷魂)就是唱单口莲花落讨饭出身。

后来,单口莲花落逐渐发展为由二三人演唱的对口莲花落。成兆才、金菊花等民间艺人,他们吸收秧歌等民间艺术的有用部分,融会贯通在莲花落里,在耕无地、商无本的情况下,从爱好出发,以糊口为目的,拉起了沿村唱莲花落的一家班、朋友班、师徒班。他们耻于向高门大户托钵乞食,就两三人结伙,扭成一旦一丑,或一旦一生一丑,在庙会街心、麦场等宽敞的地方.用叙事体与代言体混合的台词演唱一些婆媳姑嫂姑娌之间的纠葛,男情女义子孝孙贤的佳话等。说白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极受农民欢迎,随心掷下铜板制钱,每场下来,所得收入早超过乞食十倍。对口莲花落比单口莲花落形象,内容连贯丰富。在台上有许多舞蹈成分,所以俗称“蹦蹦戏”。

1885年前后,胡家坡任连会拉起对口莲花落一家班。1891年,绳各庄成兆才学唱莲花落。1901年,杜土杜知义以唱秧歌名满乡里,被任连会约出唱对口。米官营刘珠(金蝴蝶)、胡平庄子夏文元(夏天雷)相继拉起莲花落班。演唱内容有《补汗榻》、《十女夸夫》、《锯大缸》、《美女思情》等百余出。他们不仅在本县、外县演,还闯关东去演。莲花落演员任连会、成兆才、刘春生、金菊花等又曾住乐亭崔八、丰润赵小斋莲花落班,自己又领过班,在艺术实践中提高了莲花落的演出水平。

对口莲花落有叙事体台词,多用第三人称讲话,演员一扮多角,扮装和道具简单,表演舞蹈动作多,不够生活化,唱腔有所丰富,但仍单调,虽淘汰了竹板伴奏,逐步增加了唢呐、板胡等,仍显单纯。对口莲花落有了很大的戏剧因素,还不成戏剧,但孕育了莲花落拆出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525.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19秒, 内存占用331.3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