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俗,端阳节驱除五毒,京剧亦以此种故事为应节之戏。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俞菊笙创排八本《混元盒》,于五毒之外,更增白狐、黑狐、青石精、白石怪,合为九妖。情节丰富,砌末繁缛,位居《五花洞》、《斩五毒》之上。当时俞菊笙主持福寿班,由五月初九起演于广德楼,蝉联八天,每天一本。头本标为“金花娘娘派九妖”,二本标为“黑狐盗印”,三本标为“火炼人皮纸”,四本标为“金针刺蟒”,五本标为“莲花寺、拿飞龙”六本标为“鄱阳湖”,七本标为“琵琶缘、拿蝎子”,八本标为“三教会金殿,混元盒放妖”。实则每本之中,还穿插着许多情节,只是为了招徕看客,概括地标出重要关目(详细内容)后文另述。
剧演明世宗(朱厚煾)好长生术,皮匠陶谦以术得帝宠,广选童女烧炼丹药,强掠豪夺,荼毒人民。玉帝怒其无行,命凶神降罚。大孤山水神金花娘娘与江西龙虎山天师张捷有世仇,乘机兴妖作乱,后终为天师收九妖于混元盒内。三教教主会聚金殿,调解了天师与金花娘娘之间的矛盾,开盒放妖。严斥世宗烧炼童女、妄图长生的虐政,诤谏他“阐道除邪,无为而洽”,这部充满神仙鬼怪、佛馗精灵的连台大戏,旨在利用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通过光怪陆离的幻想故事,鞭挞统治者妄想长生,笃信邪教,肆行暴政,骚扰黎民,以致妖由人兴,人妖混淆,真假颠倒,市井大乱。最后受到至尊之神的谴责,指出了“阐道除邪,无为而治”的途径。这两句口号,固然有浓厚的封建观念,但“阐道”的“道”,已含蕴着广义的民心所向,“除邪”的“邪”,已揭示了独夫的残酷罪行。所以这出戏在当年演出,也曾显示了高台教化的作用。
在俞菊笙创排《混元盒》之前,宫廷民间已有演出。官廷的剧本是升平署的昆曲《阐道除邪》,民间的剧本是皮影戏的《混元盒》、《阐道除邪》例于端阳节起,在宫廷中最大的“福禄寿”三层戏台逐日演出。最上层的“福字台”,通称“大爷”,神仙佛馗,由此下降,中间的“禄字台”,通称“二爷”,尘寰人物,由此出入,最下层的“寿字台”,通称“三爷”,精灵鬼怪,由此出没。每本都有竞胜争奇的大砌末,还有机关水法,特技火彩。民间艳传,终难一见。皮影戏的《混元盒》,较为通俗,它不受立体舞台的限制,利用灯影幻形,表现天上人间的奇观异景。俞菊笙排演之始,是通过升平署的权贵,借出《阐道除邪》的总讲,翻编为昆曲加皮黄的“风搅雪”剧本。排到第三本时,事为内廷查觉,严禁总讲外传。只得掇拾了《封神榜》里“广成子三进碧游宫”的情节,补充内容。因为俞菊笙在八本《混元盒》中,每本扮演一个突出的角色--头本、五本饰金头大仙蜈蚣精,二、三、四本均饰广成子,六本饰斗战圣佛(即孙悟空),七本饰昂日鸡,八本饰广成子。所以第二本掺入“广成子三进碧游宫”的情节,尚不游离于剧外。
俞菊笙在八本《混元盒》中所担任的角色,有的繁重,有的轻简,有的只露一场,亮亮扮相,即餍众望。绘制“十三绝”的沈蓉圃,曾把他扮演的昂日鸡绘为册页,陈列在北京廊房头条某灯扇店中,气度雄伟,脸谱精细。后人以“十三绝”中无花脸演员,致讥沈不擅绘画脸谱,据此可为沈蓉圃辨。
《混元盒》剧从1898至1910,历时十二年,陆续演出者,有“福寿”、“庆寿”、“复出福寿”、“双庆”、“复出四喜”等五班之多。1915年,王瑶卿领衔的“天庆社”,联合王蕙芳、许荫棠、沈华轩等,继演于广德楼。1916年,俞菊笙子俞振庭重整“双庆社”,联合梅兰芳、陈德霖、王凤卿、姜妙香、路三宝、贾洪林、李连仲、李寿山等,从五月初五起,又连演八天于吉祥园。俞振庭自然是克绍箕裘,饰演乃父所担任的角色。陈、梅、路等分饰金花娘娘、黑狐、白狐、红蟒、蝎精;李连仲、李寿山分饰青石精、白石怪,贾洪林饰张天师,姜妙香饰赵国胜,五雀六燕,铢辆悉称。1918年,杨小楼、王瑶卿合组“桐馨社”,亦从五月初五起,连演八天于第一舞台。杨小楼所饰各本角色,仍宗俞风。王瑶卿、王蕙芳、朱桂芳等分饰金花、黑白狐及红蟒、蝎精,高庆奎饰张天师,钱金福、李连仲、许德义等分饰青石精、白石怪及壁虎精。1921年,杨小楼、梅兰芳合组“崇林社”,从五月初四起,又连演此剧于吉祥园,更约陈德霖、王凤卿、姚玉芙等助演,钱、李、许等则仍其旧。是时,俞振庭已创办“斌庆社”科班,兼约带艺的青年演员参加演出。即将此剧付“斌庆社”排演,然角色分配,已非墨守成规。如:李万春只演广成子及斗战圣佛,蜈蚣、昂日鸡则由俞振庭之甥小振庭(即孙毓坤)扮演。其他旦、净、丑各行人物,分由徐碧云、俞步兰、魏莲芳、计艳芬、小奎官、陈富瑞等担任。惟张天师则专责于王斌芬,盖此剧之张天师虽非唯一主角,然每本的标志,均显示在他脸上所画的八卦,从“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八个卦形顺序而下,头本在素脸额上,用金色面“乾三连”,二本画“坎中满”……故必由一人饰演始终。
《混元盒》是群戏,每本主角不一。其唱、做,念、打繁重而故事又能独立成章者,均可摘为“折子”。所以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徐碧云等都单独演过第四本的.《金针刺蟒》,程砚秋、尚小云以及富连成社的刘盛莲,中华戏校的赵金蓉都演过第七本的《琵琶缘》,杨小楼与梅兰芳单独演过第六本的《鄱阳湖》,孙毓坤单独演过第五本的《莲花寺》。
1921年后,大班连演此剧者渐少。但1927年4月28日北京第一舞台大义务戏,攒底戏还演过头本的《金花聚妖》,由陈德霖饰金花娘娘,杨小楼饰金头大仙蜈蚣精,尚和玉饰银头大仙壁虎精,梅兰芳饰赤锦夫人红蟒精,尚小云饰琵琶仙子蝎子精,程砚秋饰玉面仙姑白狐精,荀慧生饰玄灵仙姑黑狐精,许德义饰文图大仙蛤蟆精,郝寿臣饰铁玄道人青石精,侯喜瑞饰玉灵道人白石怪。九妖分由上下场门捉对双上,为了双双成对,又添了一位丝纶仙子蜘蛛精,由筱翠花扮演。济济多士,荟萃一堂,却只演“派妖”一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