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科班要求“一百天出台”,学生入科一百天就得上台演戏。不过,这一百天差不多顶一年,因为一天三遍功,一天顶三天用。
顶多半个月,老师们就开始说戏了。科班的规矩:每拜一位老师,所有的学生都磕头,甭管你学哪行的。这跟手把徒弟不一样,手把徒弟,又叫私房徒弟,我们叫他们“住家的”。他们学什么将来只能唱什么。要是学花旦的想改行唱老生,你得重新拜老师。私底下会多少出也没用,别人不承认。
科班的就不同了。这行没饭改那行,没人拦你。因为你给哪行的老师都磕过头哇。不光是磕头,确实学的也多。比如武小生行学《翠屏山》的石秀,学武生的、学武老生的也都跟各自的老师学这个活儿。因为这个角色本来就是“三门抱”嘛!
还不光是学,就是戳着、站着也能学不少东西。不是有这么回事吗:钱金福唱戏的时候,有一回接了堂会的“外传条”,邀他唱《瓦口关》的张飞。正巧他没有这出戏。说不会,就算砸了;现拜先生学去?非落个话把儿不可,急得他在院里直“转磨”。同院里住着他一位师哥,唱武旦的,听说了以后找他说:“我给你说说吧!”现教会了他这出戏。钱金福觉着奇怪:“您唱武旦的怎么会花脸戏?”师哥乐了:“你忘了,咱们科班演这出戏时,我是跟刘备的头名红龙套!我就是这么看会的。”
我开蒙是学武生。早先没有武生这行,一般来说,不戴胡子的就是武小生,象石秀、哪咤、燕青、赵云,挂髯口的就是武老生,象秦琼、褚彪、《夺斗》的赵云之类。
那时候,生行分为十六种:袍带生、雉尾生、穷生、苦生、文生(以上属文小生)、武小生、娃娃生、胡生、正生(唱王帽戏)、袍带老生、唱工老生、做工老生、念工老生、衰派老生、靠把老生、红生等等。
我们学武的,上来先学《探庄》。这出戏为身上打基础,因为它的一招一式规矩,台步都是定规死的。头出要是学《蜈蚣岭》就坏了,那出戏里武松拿云帚,膀子总高一块,要拿它开蒙非落下毛病不可。接下去学《夜奔》《夜巡》《答番儿》等。这都是昆的。
再学就学《十字坡》《鸳鸯楼》《雅观楼》《乾元山》《闹海》《武当山》(火烧真武顶)《神州擂》《淮安府》(贺人杰盗印)等等。
当年演哪咤,乾坤圈比现在的小,也就是一尺来粗,只在手里拿着,不能在身上套来套去。那个圈是纸盔做的,归盔头铺做,不归把子。里边有铃铛,摇起来还响呢。
武老生戏,开蒙是《秦琼表功》《截江夺斗》《打登州》,往下是《传枪递铜》,说的是秦琼、罗成互教武艺,两人各留一手。后来俩人全应了自己起的誓,这也是戏,一是罗成“乱箭穿身而死”的《淤泥河》,一是秦琼“口吐鲜血而亡”的《取帅印》。
往下得学《麒麟阁》《绝颜岭》《倒铜旗》《三盗呼雷豹》《雄州关》《西狼关》《金龙镇》《洞庭湖》。再有就是武老生里最难唱的那出戏——《三河县》。(上)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