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山又摔那儿了,龙灯耍了两回没耍成,“龙抬头”的日子口,西太后觉着太不吉利了。她一连声叫“传竿子!”非打李寿山不结。
旁边站的是“皮硝李”——就是总管太监李莲英,西太后眼前最红的人儿。因为他们家是贩卖硝盐出身,所以落这么个外号。他给搭了句“好话”:“算了吧老佛爷!打了他,明儿还怎么给您唱戏呀!罚他三个月的钱粮吧!”
凡“内廷供奉”,按月有份钱粮:几吊钱,多少老米。这句“好话”一说,李寿山赶紧摆手:“您还是打我得了!罚三个月钱粮,一家妻儿老小都饿起来了!我受点疼,家里人倒不挨饿呀!”
西太后赶上高兴,临时可能赏点什么。唯独有一个人,从没得到过她的专赏。谁呢?“红眼王四”王福寿。他是唱武老生的,戏很好。可是他在外边跟人家搭伙开了个“羊肉床子”,就是羊肉铺。西太后是属羊的,特别忌讳这个。她说:“不许给王四赏钱!他天天剐我,我还赏他?!”
光绪也喜欢京戏,他爱打大锣。有时候宫里演戏,他就跑到乐队去,接过大锣来玩两出。他打大锣不要紧,打鼓佬可受罪了。大锣是站着打的,皇上站着,打鼓的敢坐着吗?
他三天两头传人进去教他大锣。后来给程砚秋唱二旦的吴富琴,他的老祖就常被传去。可是教完白教,从不给赏钱,梨园行背地都说“光绪爷抠门儿!”
有一回,光绪又传那位吴老,并叫他把他自己的两面大锣随身带进去。皇上传,得一传就到哇!教到半截,吴说:“我得跟您告假。”
光绪问他:“你有什么事啊?”
他说:“家里揭不开锅了,我得上当铺去。”
光绪问:“什么叫当铺啊?”
吴老告诉他,当铺是怎么回事儿,话都说到这儿了,还不该吐个“赏”字吗?结果光绪说:“噢!这倒是正事儿,别耽误了,你快回去吧!”楞一个子儿没给!
没给钱不要紧,两面大锣也留那儿了!后来吴要往回拿,光绪说:“我先玩两天吧!”那谁还敢要哇?
在宫里唱戏,太后、皇上是说翻脸就翻脸,就连太监们也冲唱戏的狐假虎威、吹胡子瞪眼。李莲英那种大总管甭说了,一般的小太监你也不敢惹。得管他们叫“老爷”。在后台,管戏里的太监角色也叫“老爷”。一看有个演太监的没化妆,就说:“谁扮老爷呀?快点扮吧!”要说这出戏里有四个小太监,就说:“还得上四个小老爷呢!”
别看他们厉害,有的艺人也敢拿他们开心。有回演《战樊城》,李顺亭演伍员,伍员行二,后台称“二爷”。扮戏的功夫,进来了个太监,进门就吆喝:“谁的二爷呀?快扮快扮!”有人指指李顺亭,他一看,李正蹲在个墙角,跟没事人似的,马上就直起眼来:“你的二爷!怎么还不扮呢?”李顺亭眼皮都没抬,说:“三爷还没扮呢,我着什么急?”太监说:“对呀!三爷怎么还不扮?是谁的?!”一后台的人全乐了,这出戏根本就没“三爷”!太监这才知道自个儿让他“涮”了,闹了个大红睑。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