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制片厂招待所是一座白色的小楼,人们都叫它小白楼,创作人员一有任务,都住进楼里潜心写作,沈默君在这里回想起在黑龙江收集的抗联交通员接头的真实故事:抗战期间,一位北满抗联交通员从黑河来哈尔滨递送情报,住在道外一家小旅馆。接头的时间过去了三天,就是不见人来,这位交通员钱花光了可不敢走,靠喝水在床上躺了三天,等到接头人终于来到时,这位交通员都快要饿死了。
深受感动的沈默君决定以此为线索,写一部抗联交通员的电影。京剧《赵氏孤儿》启发了他,于是李玉和一家三代的框架就形成了;他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密电码》的电影,密电码也就成了电影剧本中的线索。电影剧本中的交通员接头暗号“我是卖梳子的”、“有桃木的吗”、“有,要现钱”以及片中演员讲的东北口音,都是小白楼的两个员工提供的。
电影《自有后来人》上映后,启发了其他艺术种类的移植,比如前面所述的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红灯记》等。“文革”中样板戏《红灯记》出台后,评剧、吕剧、川剧、晋剧、维吾尔歌剧……都移植过《红灯记》,这种移植剧除了唱腔变成相应的地方戏曲调外,唱词、念白、人物、服饰、布景等都必须与样板戏的一模一样。
电影《自有后来人》讲述的是东北的事,所以片中出现了不少东北方言,如“小趴趴房”(低矮简陋的房子)、“穷忙”(一直很忙)等。在“文革”前以此改编的其他戏剧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如豫剧《红灯记》中,有比电影中更为浓烈的“嗯哪”(是)的东北方言。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的改编比较有趣,设计出了“东北民房两家火炕的炕洞相通”一节:李铁梅与邻居姑娘钻过这个互通的炕洞,实现了换位,成功地避开了屋外特务的监视。
1963年,周恩来陪同朝鲜贵宾崔庸健访问哈尔滨,观看了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演出后,剧中李铁梅的扮演者云燕铭把该剧剧本送给周恩来。返京后,周恩来将剧本给刘少奇看,刘少奇早年曾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在哈尔滨从事过工人罢工运动,刘少奇看过后提了个意见,让该剧剧组的编创人员再推敲一下“钻炕洞”的情节。
《革命自有后来人》的编剧、导演马上去民房调查,他们看到,两家炕洞如果相通,那么其中一家点火做饭或取暖,另一家就可以坐享其成,此事基本不存在。该剧编导虽然生活在哈尔滨,住的却是“苏联房”(当地人对俄式房屋的惯称),用暖气、睡床。东北火炕与炉灶相连,炕洞从炉灶开始经过炕体直到烟囱整体用泥全封闭,这样点火后烟能顺利地从烟囱跑出,火也会越烧越旺。若像《革命自有后来人》中揭开炕面钻入,那么烧炕时就要跑烟,不但达不到做饭取暖的目的,屋里的人也受不了。还有,东北火炕高不过五六十厘米,加上炕内用砖砌成的数条烟道,高和宽已不可能钻进去人了。再者,炕洞里满是黑灰,就算钻得进去,出来应当满身是灰,可剧中人出洞后却干干净净。 (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