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戏曲舞台上如果去掉了整理改编剧目,将会是怎样一个局面?我们有成千个戏曲剧团,每个剧团一年总要上演几个到几十个剧目,合起来该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单纯依赖新创作的剧目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的。于是整理改编工作就应运而生,作为新创作的必要补充,它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欣赏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
中国戏曲艺术素以历史悠久、剧目遗产丰富著称。建国后对传统剧目初步统计,竟达几万个之多。随着岁月的流逝,某种剧本体制如杂剧、南戏等已无法搬上舞台;更由于历史的局限,在旧时代产生的剧目精华糟粕混杂,瑕瑜互见,难以按原样与今日的观众见面。我们当然不应该去干踢开传统,一切从头做起的蠢事;而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工作恰恰可以使传统戏曲推陈出新,由此引起了戏曲界的重视。很多传统戏曲经过整理改编去芜存菁得到了再生,焕发出新的光彩。
田汉改编的《西厢记》保存了崔张婚姻的基本关目,人物刻划传神,语言颇有诗意,让六百多年前王实甫的巨著搬上今天的戏曲舞台,其历史功绩不可低估,京剧《将相和》是根据《完璧归赵》、《渑池会》和《负荆请罪》三出折子老戏改编的,从而使作品完整地表达了将相团结合力御侮的新主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又有不少戏曲工作者继承发扬建国后认真严肃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好传统,又有不少新作品问世。象京剧《铁弓缘》(云南省京剧院演出本)、豫剧《唐知县审诰命》、采茶戏《孙成打酒》等等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功之作。
除了数量极大的传统剧目,可供整理改编工作驰骋的天地还极为广阔。对多种多样的艺术样式的作品加以借鉴,从中选取戏曲艺术适于表现的题材进行改编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京剧《徐九经升官记》受张寿臣的单口相声《姚家井》的启迪,创造性地编写成卓具特色的丑角戏。在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方面,改编工作也大有前途。京剧《红灯记》。最早的来源是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智取威虎山》则是由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的部分章节铺衍而成;闽剧《彩云归》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在戏曲化方面有显著成就。
由于有原作所提供的生活内容与已达到的艺术水平作基础,改编成的戏曲作品易于达到一定的水准,对扩大戏曲艺术所反映的题材面,提高表现力都是极为有利的。象这样在兄弟艺术之间互相吸收,受到滋养,是艺术发展史上的常例。一种艺术只有在它不拒绝借鉴任何可供学习的艺术样式的长处,经过消化扩大自己的竞争力,逐步形成鲜明的特点时,才能蒸蒸日上,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理改编工作还应该加强;那种认为整理改编比创作低人一等的习惯势力必须得到纠正。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