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城北:上算与失算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每个月团都有自己的经济计划:演出场次和上缴利润。最初,有的剧团考虑到轻车熟路又少占人手,便大量上演传统折子戏。发现不受欢迎之后,一些老演员便拿出“看家戏”,年青演员联合演出当年前辈们唱红的“合作戏”——觉得这样可以减少排戏时间,增加演出场次。提高上座率。总

每个月团都有自己的经济计划:演出场次和上缴利润。最初,有的剧团考虑到轻车熟路又少占人手,便大量上演传统折子戏。发现不受欢迎之后,一些老演员便拿出“看家戏”,年青演员联合演出当年前辈们唱红的“合作戏”——觉得这样可以减少排戏时间,增加演出场次。提高上座率。总之一句话——上算!谁知事与愿违——“看家戏”虽久负盛名。可限于老演员的体力,演不了几场。“合作戏”的结果就更糟了:一出《赵氏孤儿》,北京有四五个剧团同时上演而互相撞车。自以为“上算”的办法,却导致出“失算”的终局。

什么才是真正的“上算”——既推进艺术事业的发展、又保证经济指标的完成呢?我想。关键是狠抓新剧本(历史剧和现代剧)的创作,并因此引起导、表、音、美诸方面突破性的进展。才能赢得广大青年观众。单纯靠唱腔和表演上的流派艺术“开化”不了青年观众,靠“男旦”、“女净”和不伦不类的剧名招徕不了青年观众,靠上演旧戏更欺骗不了青年观众!

我决无把老观众和青年观众对立起来的意思。每当我在上座一半或不到一半的传统戏散场时,所见多是些垂垂老者,耳听他们叨叨的又是些技艺上今不如昔的感叹—一此时,怎能不深深地忧虑呢?!京剧界感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不少可贵的革新。可惜,这多限于演员的技艺方面。应该相信,新创作的剧目,不仅会吸引青年,说不定最守旧的老观众也会叹为观止。

目前,老观众在剧场中虽能以压倒的多数,用强烈的怀旧之情包围某些传统戏;但散戏一回家就变成了少数——他们处在时代更新大潮流韵反包围之中。老观众今天也许会遗憾地怪罪青年不懂老戏的奥妙;但在不太久的将来,就可能被儿孙们连请带拉去看改革幅度更大些的京剧。当青年们纵情欢呼时,这些老人很可能捻着胡须正在微笑呢!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60.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27秒, 内存占用326.72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