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话剧演员,你愿意扮演与自己生活,艺术修养相适应的角色呢,还是愿演自己不很理解、不很熟悉的角色?如果你是话剧导演,你喜欢依据什么因素来分配角色?
一个新剧本决定排演了,导演和演员们部首先会考虑:准演什么角色对路,我演什么合适。不少的演员愿演自己看中的角色,因为自己的生活积累、演技等条件都接近于创造这个角色,演起来“对路子”。角色“对”了演员的“路子”,轻车熟路,省力又易讨好,但有的话剧演员却不这样,他们讲究可塑性,力争戏路子宽。他愿意接受与自己生活底子距离大的.“新”的、没演过的角色。由于难度大,就必然带来从体验生活到人物创造须要钻研的许多新课题,要付出勤劳,备尝艰辛……。这样的演员自然是导演乐于选用、为观众所欢迎的。
乐于从难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扩展自己戏路子,以能够创造众多不同型的人物形象为满足的精神,应当大大提倡。特别是中青年演员.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是不断充实自己、开扩戏路子的最佳时期。如果满足于已演过的角色,靠仅有的那点生活积累和舞台经验,他便只能接受“对路子”的角色,只适合演这种角色。如遇没有这种角色的剧本,那就只存“轮空”了:老是“轮空”,前途可不妙。
“对路子”也是导演常常考虑的问题。遇到一个难度大,时间紧的戏,很自然想选那些情况相近、有同类角色创造经验的演员来“应急”,这是难免的。但是也有另外的情况,即导演注重发现演员才华,注重发掘演员的可塑潜力(不少著名话剧演员都是在他们很“一般”的时候被导演发现、大胆培养起来的),不断给他提出新的准题、新的高度,以养成造就一批戏路宽的多能演员,这应该是导演本人的才能之一,即所谓“慧眼识才”。一个有远见有胆略的导演,不以一戏之成败,妨碍造就演员的可塑性.这样作的意义不会低于一个成功的作品。
业精于勤。在艺术道路上,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肯下功夫,逆难而进的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