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演员翻的“跟头”,练法不同:有的是老师“抄”出来的;有的是自己“野练儿”练出来的。
“野练儿”练出来的“跟头”,尽管翻得“冲”,起得“高”,但准确性不大。翻起来没谱儿,让观众看着揪心!“抄”出来的“跟头”,讲究翻起来“稳”,落下来“准”,按手就起,指哪儿落哪儿。拿“虎跳前扑”说,在传统练功的过程中,归纳出一句口诀:“上去一个蛋儿,下来一条线儿”。所谓“蛋儿”,就是翻起来在空中旋转的一刹那,要象个圆球;落下来的时候要求平稳降落,象一条垂直的线。
“抄”功的目的,就为的是使练功的人按照正规化“开‘法’儿”,纠正动作中容易出现的毛病,掌握正确动作的要领,形成动作姿态美和艺术造型美!
当年名武生杨小楼的“硬配”迟月亭,他搭班唱戏时,翻“跟头”在京剧界已经是“好佬”啦,可是他在私下练功,还自己掏钱请两位“抄”功先生(一个“正把”、一个“旁把”),每天给他“抄”功。十年如一日,下“功”之纯,可以想见。
所以,迟月亭翻出来的“跟头”是那么“稳”,那么“准”。在京剧界提起来谁不伸大拇指呀!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