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骠:戏不离技,技不离戏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打金砖》谭元寿饰刘秀 马崇仁饰马武 有人用“上座率”高低去衡量一个剧种的盛衰。一度,有的京剧团上座不景气,于是“京剧濒临危机”之声叫之不迭,颇有准备为京剧料理后事之趋向。 最近,首都京剧舞台一派跃然景象,淮阴地区京剧团的《红娘》、苏州市京剧团的《李慧娘》,


《打金砖》谭元寿饰刘秀 马崇仁饰马武

有人用“上座率”高低去衡量一个剧种的盛衰。一度,有的京剧团上座不景气,于是“京剧濒临危机”之声叫之不迭,颇有准备为京剧料理后事之趋向。

最近,首都京剧舞台一派跃然景象,淮阴地区京剧团的《红娘》、苏州市京剧团的《李慧娘》,连演连满;北京也有一些新上演的京剧如《打金砖》等,每演座无虚席。若照前论,那又该说不存在京剧“危机”了。我看把“上座率”作为衡量一门艺术兴衰与否的标尺是不科学的。

《李慧娘》、《打金砖》诸剧的轰动说明:只要有引人人胜的好剧目,又是由当行出色、身怀绝技的好演员表演,确能使观者从中得到充分的美的享受,满足艺术欣赏的需求,不单老年观众欣然而至,.即令青少年观众也会闻讯而来。戏剧的思想力量总是要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的。干瘪瘪的说教,当然为观众所不取,因为它不具有艺术的魅力。戏谚云:“戏不离技,技不离戏”。它告诫演员,要把戏演好是离不了技艺的,而技艺的运用,使其有生命,又不能背离戏情剧理。《李慧娘》、《打金砖》之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正因为它们符合了这一艺术原则。

胡芝风为了丰满地塑造李慧娘这个丽质英姿、豪气逼人的女性,调动一切可以容纳于京剧程式的手段,把昆曲、川剧、梆子、灯戏,以至芭蕾舞有机地融于一体,为京剧的表演技艺丰富了新的手段。这些,南北评家们已有透辟地阐述。在此我只补充两点:那就是李慧娘先后两次的“背影戏”。一次是游湖归来,慧娘满怀抑郁地步向阴森晦暗的“半闲堂”,行近门首,抬眼一望,悚然止步,顿时双肩微耸,一袖下垂,一袖护头,浑身颤抖起来,动作的幅度虽然不大,却把一个弱女子此时此刻内心充满的忧虑、畏惧,宣泄无余。此处“背影戏”使人感染到一派肃杀气氛,预示着一场无端的祸难即将来临,不禁为慧娘的命运而悬心不已。再一次“背影戏”是“追杀”一场慧娘喷火之前,她面内背外,两抖双肩。这强烈的两抖,幅度之大,在京剧旦角身上是前所少有的,它把慧娘集结于内心的千仇万恨的烈焰,升腾到了无可抑止的顶点。好似在庄重宣告:面对邪恶,就要发起攻势了!这一刹那所展示的动作,使人感受到:正义将得以伸张,正必压邪,善必祛恶,倍觉鼓舞。前后两次“背影戏”的“技”,饱满酣畅地把李慧娘的“戏”体现无遗。没有这些“技”的运用,就难以产生如此浓烈的戏剧效果,而这些“技”又是在先后两次的鲜明对比之下,依据“戏”的需要,做了截然不同的安排。

《打金砖》中,谭元寿同志在展现刘秀这个沉缅酒色、杀戮功臣的帝王,由于无限内疚而惊魂难定的特定性格时,承袭了李(少春)派表演的精华、绝技,把京剧传统程式中的“吊毛”、“抢背”、“硬僵尸”和甩发功、髯口功,集中用在“太庙哭祭”一场,唱做扑跌,文武兼备。以他深厚的功底,娴熟的技艺.完成了《打金砖》这出戏’所特有的风貌,独具一格,使观众听着过瘾、看着过瘾,应当说这也是在“戏不离技,技不离戏”上体现了真功夫的。

《李慧娘》、《打金砖》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许,我看主要一点就是这些演出能够“见戏见技”,耐人品味,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有滋味的佳肴,人们总是喜欢吃的,淡而无味、稀松平常的东西,就难怪人们浅尝辄止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03.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834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