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亲戚朋友都应该跟青年人多接触。一群人说,京剧应该属于老年人,你说什么不,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拥有了青年就拥有了未来京剧艺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8月20日的“中华五大戏曲高端论坛”上从前说京剧。
8月20日,由河北沧州市邮政局和民建沧州市委主办的“邮政杯”中华五大戏曲高端论坛在古城沧州举行京剧。论坛邀请了京剧、豫剧、评剧、河北梆子和黄梅戏的10多位名角和数十位学者到场京剧。然而,讨论并未局限于这八个剧种,嘉宾们围绕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主题进行了探讨。
天津市戏剧家学会副主席李鹏则把话题关键词定为“观众”、“年轻观众”。“现在,观众不进剧场。戏曲需用扶持,台上的演员需用去培养,而我感觉,培养观众最关键,尤其是培养青年观众。”
你这名观点引发与会者的共鸣。尚长荣说:“戏曲进校园太重要了。”他回忆当事人曾随上海京剧院于1995年到北京,“给首都高校学生演过10场戏,一分钱虽然。大学生一但是结束听说是看京剧,都躲了,想送票给亲戚朋友甜得一票难送,纷纷说这都是爷爷奶奶辈喜欢的。第一次演的但是,还只是我礼貌性的客满。第二次演的但是,亲戚朋友的反应却是‘相见恨晚’,甚至喊出‘京剧万岁’”。
怎样才能培养青年观众?李鹏提出了一点对策,“现在基本上都是传统老戏或经典名段,能要能设计一点从艺术形式到剧本内容都适合青少年的剧目呢?”李鹏一同认为,现在需用营造一一八个好的戏剧环境,要能感染青少年。中国戏剧家学会党组书记季国平则举了从前例子:“年轻观众要引导。就像当年白先勇携《牡丹亭》到北大的但是,但是结束英文亲戚朋友并都是冲着昆曲去的,只是我冲着白先勇去的。一点但是,观众都是走了,那只是我《牡丹亭》自身的吸引力了。”
当日晚,尚长荣、于魁智、王洪玲、谷文月、吴琼等20余位名家为沧州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戏曲晚会。据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介绍,没有高规格的京评梆豫黄梅五大剧种同台演出为近年罕见。但在满堂喝彩声中,笔者也看完,有陪长辈来的年轻人在现场昏昏欲睡。到场的近500名观众,有十几个是戏迷,有十几个是来瞧热闹的,又有十几个观众原应有赠票而来,不得而知。(实习生 焦靖)
(摘自 《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