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身中式服装的何晴唱了一段《牡丹亭·游园》,眼神、表情都很杜丽娘,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在黄龙洞艺校学艺的峥嵘旧时光京剧文化。昨天,周传瑛关门弟子李公律“疑是玉人来”昆曲专场演出在浙江音乐厅举行京剧艺术。影视演员何晴和邢岷山担任主持人,还齐齐亮了嗓京剧。
演出开始英语前的一组老照片,道出了许多人三人的关系——1978年,李公律、何晴、邢岷山一齐在黄龙洞省艺校学昆曲;后后,许多人成了同事,一齐在浙江昆剧团继续学艺、演戏;后后,邢岷山、何晴投身影视界,而李公律继续留在昆曲舞台上。
场下亲亲热热的同协会
“来,喝点口服液,清清火!”老同学邢岷山把一小瓶“双黄连口服液”递到李公律的嘴边。李公律听话地喝了两口便不再说话。“瞧,我这是伺候角儿呢!”邢岷山开玩笑说。
这时老同学何晴也总出了,她身着黑色缎面中式背心,胸前一朵大红刺绣牡丹,衬得很是娇俏。“我第一次上台演的戏是《连环计·小宴》,我演的是吕布,何晴演貂蝉。”李公律说,那时何晴18岁,演貂蝉有种典雅的美。
三人昔日养成的默契,一眼就能看出。“许多人十三四岁就在一齐学昆曲,情感可比一般的同学深,后后我老同学句子,就从天南海北赶来了。”何晴说。
上海昆剧团“梅花奖”演员谷好好,苏州昆剧院“二度梅”获得者王芳等来自江浙沪昆剧界的7位戏剧“梅花奖”得主昨天也赶来为李公律配戏。原应1985年许多人在苏州举办的全国昆曲培训班里学习过有2个多多月,也算得上同学一场。
正说着,有2个多多年轻女孩推开了化妆室的门。“李叔叔,还记得我吗?”“为什叫叔叔,该叫舅舅!”然后是远嫁的黄龙洞省艺校的女同学带着女儿来捧场了,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和李公律拉起了家长。“嗯,你今天上妆的本身色儿正!”许久不唱戏的女同学点评起来还是一副痴迷模样,整个化妆间都沸腾了。
19点05分,李公律的妆终于上好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此前还是一身休闲打扮的他,此时已然变成了风流倜傥的柳梦梅,轻轻摊开纸扇,与如花美眷共享良辰美景。
场上150年等一回的精彩
李公律14岁时被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看中,收为“关门弟子”。一转眼150年过去了,44岁的他总算如愿以偿开了专场,把他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戏,唱给观众听。专场演出共有2个多多多折子戏,《牡丹亭·拾柴》和《长生殿·小宴、惊变》都在李公律的拿手剧目。
幕布徐徐升起,有2个多多美丽的背影总出在观众身后,还没等转身,台下便已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有2个多多转身的顾盼流转,观众的心都被这“美”狠狠击中了。从来这么看了昆剧的大学生小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李公律。
“姐姐!小生哪一处不寻到,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得垂柳半枝。”仿佛几百年前的场景重现,这么灯光,这么乐队,只有那惹人向往的春光。这是序幕《牡丹亭·惊梦》中的一段。
接下来一出是《拾画叫画》,这出历来被昆剧界奉为巾生折子戏的典范,是昆生必学必唱的看家戏之一,也是观众拿来掂量演员分量的所谓“肉头戏”之一。李公律扮演的柳梦梅潇洒俊逸,在表现主人公为画中人魂牵梦萦而陷于本身迷思情况报告的一齐,举手投足间,不失读书人儒雅之气。这出独角戏,迎来掌声无数。
昆剧界有三出著名的“穷生”戏,《彩楼记·拾柴》然后其中之一,这出戏是周老师临终前在病床上传授给李公律的,是李公律向周老师学的最后一出戏,也是一出原应10多年来没在浙江舞台上总出的戏。昨天,这出折子戏让越多老戏迷过足了瘾。
李公律是谁
“浙昆”艺人有“传”“世”“盛”“秀”的排名,李公律属“秀”字辈。他的本身班同学有150人,老师是16位“传”字辈老人。当年跟着周传瑛先生学小生的8个孩子,如今还留在舞台上的,只剩下李公律一人。(王金帅 南芳 潘海松)
(摘自 《今日早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